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实践探新知 积累求建树——读安葵专著《戏曲理论与美学》

2016-11-1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罗 丽

戏曲理论家安葵新著《戏曲理论与美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囊括了现代戏曲理论研究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最为艰深的一系列学术话题。

建设中国现代的戏曲理论必须以古典戏曲理论为基础,安葵对古典戏曲理论脉络进行了深入梳理,并写成《诗的坚持和剧的自觉——明代戏曲理论研究和批评》《清代戏曲理论的趋向、成就和影响》《昆曲的历史和理论》等文。此外,就新中国建立以来和新时期戏曲理论发展的诸多问题,安葵先生撰写了《戏曲研究五十年》《伴随忧患意识前进——戏曲“讨论”三十年》等文章对此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上文章构成了《戏曲理论与美学》的第一辑“戏曲理论研究述略”。

在戏曲理论研究的道路上,许多前辈学人筚路蓝缕,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安葵认为,研究戏曲理论必须研究前辈理论家的成就和贡献,“接着做”“接着说”比“重新做”“重新说”更为重要。因此,第二辑里收入了他对欧阳予倩、阿甲、张庚、郭汉城等诸位戏曲理论家和艺术家的研究文章,总结了前贤们对中国戏曲的理论贡献。

《戏曲理论与美学》第三辑“若干理论问题辨识”,收入了《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中国现代戏曲理论的构成和新的建设》《如何对待西方戏剧理论》《论戏曲“关目”》《论戏曲程式》《论戏曲行当》等多篇参与学术讨论而写的文章。基于对戏曲艺术特点和价值的认识不同,无论是学者之间对近百年来戏曲发展历程的理解不同,或是彼此对戏曲艺术以及戏曲理论发展有不同的认知和见解,都是在所难免的。为此,学术争鸣可以在辩论中把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更深处,促进理论成果凝聚。安葵认为:“能与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人辩论和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朋友互相辩论才能促进自己的思考。”

安葵对戏曲理论的深耕不辍,还体现在近年来他着力对戏曲美学范畴的研究上。他认为中国戏曲美学与西方戏剧美学的不同首先体现在美学范畴上,因此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理论建设,必须深入到戏曲美学层面。于是,《戏曲理论与美学》第四辑“戏曲美学范畴论”收入了他对“形神论”“虚实论”“内外论”“功法论”的研究心得。

安葵主张:“中国现代戏曲理论是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戏剧理论,并通过总结现代戏曲实践经验而创建。”这既是他对戏曲理论家张庚关于现代戏曲理论框架建设观点的承继,也是他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当代戏曲评论实践以及对戏曲创作进行理论总结过程中的思考和拓展,更是一直支撑他围绕中国现代戏曲理论建设深耕不辍的理念。当前,不少学者热衷以泛西方化的理论话语去解释中国戏曲理论问题,但观点论述不得要领。其问题的症结在于,其论述没有对古典戏曲理论资源进行充分的现代转换,对西方现代戏剧理论缺乏本土化的对接,更缺乏对现代戏曲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

从书末《戏曲批评与理论建设——戏曲理论家王安葵先生访谈》一文,我们可了解安葵治学之路。戏曲批评是戏曲理论的应用和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葵最早也是从戏曲评论介入研究的。他结合当时大量的剧目观摩和研讨经验,从具体的作家、作品入手,总结出当代戏曲创作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当前的戏曲批评环境存在的“不在场”问题,安葵也指出了报刊发表评论文章不及时、缺少较高专业水平的评论、对戏曲批评作用的认识错位等原因。他认为,批评家首先是读者和观众,应该既能理解创作者,又能理解读者和观众,并能促进双方理解,成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安葵在长期的学术工作中得出了“从实践中探真知,经积累而求建树”的体会,此书贯彻这一理念,也刚好印证了他从戏曲批评介入、继而深入戏曲理论的研究历程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