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不要让电影变成金钱游戏

2017-03-13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郭喜林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陈凯歌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称,如果电影行业变成了一个金钱游戏场,要出现精绝影片就比较难了。作为创作者,他认为要坚持作为个体进行创作,不能一味迎合、讨好和取悦市场(3月12日新京报)。

电影是精神产品,是为愉悦人心和情感服务的。那么,电影就得贴近生活,故事情节和各种表现手法就要让人觉得不是假的。如果电影脱离了生活本质,陷入金钱游戏之中,只是煞费苦心地为电影投资人和制片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全心全意地为观众着想,早晚会失去市场;如果仅仅以为电影是年轻人的市场,而忽略了中老年的存在,也是极端错误的。

电影不仅是文学艺术,而且更是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告诉人们,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电影人就不能偏离于中老年人之外,更不能认为中老年人没有电影市场,而是没有适合于中老年人欣赏的电影。所以,某些电影投资者和制片人用“绑架”的方式,逼迫电影编剧和导演生产符合投资人和制片人想要迎合票房的电影。而且,因为电影编剧和导演为了求生存,甘愿屈服于投资人和制片人。因此,电影才会成为金钱的游戏。

如果我们的电影为了迎合某些年轻人的爱情时尚,就会把个别人的畸形爱情当作生活主流去渲染,就会误导大多数年轻观众对于爱情的正确赏美观;如果仅仅把目光盯在城市爱情题材上雷打不动,而不去深入挖掘工业题材和具有广阔天地的农村题材电影,就是电影人心灵的盲区和误区。而且,就是值得怀疑的艺术心态;而且,电影投资人和制片人对于利益的追求就是短视行为,而不具备长远眼光。尤其是面对超过亿人以上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在他们身上潜藏着很多动人的故事。电影人为什么不去深入生活,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很好的题材?难道这个题材的电影票房不重要吗?显然,某些电影人的心胸十分狭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萎靡颓废萎靡之风。”但至今,仍有不少电影人没有明白其中深刻的哲理;但至今,仍有不少电影人依然在追求金钱游戏方面十分痴情。而且,可以说,有些电影人并不明白“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所以,有些电影票房只能依赖于小鲜肉和大腕明星支撑门面;所以,电影票房收入排行榜也有造假现象。

如果电影人耐不住寂寞,不愿意深入生活,那就只能游离于生活之外玩金钱游戏。但是,市场经济也是很无情的,年轻人不可能长期被电影人“牵着鼻子走”,他们也会有突然醒悟的那一天。因此,年轻的电影人应当向那些有着深厚功底的老电影人学习,不要那么浮躁,不要面对投资者的金钱双眼冒金花。而且,应当勇于向那些企图投机的投资者说不。只有沉下心来潜心创作和创新,才能让自己的电影作品赢得人心,并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