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送戏下乡的反思

2018-04-2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黄莉茜
配图 与文无关 演出途中,戏班成员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一)

送戏下乡活动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喜庆祥和节日气氛,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我国自1996年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以来,各式各样的送戏下乡活动蓬勃开展,据有关部门200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送戏下乡达75万场。这不仅为广大老百姓送去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而且,把每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比日《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送戏下乡演出》、《实践科学发展观送戏下乡演出》以及“禁毒”、“计划生育”等为内容的送戏下乡服务演出,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及时送到农村,使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

送戏下乡活动开展十多年来,各方总的评价是成绩显著,赞美有加,达到“三满意”,即群众满意、地方领导满意、演员满意。各地的文字资料显示,演出队所到之处,均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有的山区群众男女老少拿着凳子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场面十分感人。他们说:“这里许久没有看过文艺演出了。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今天能近距离看表演,感到格外真切”。送戏下乡也深受各地领导欢迎。送戏下乡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为基层领导作群众思想工作帮了大忙,他们说,平常讲一百次,不如观看节目一次效果大。此外,演员也十分满意。他们在乡下舞台演出受欢迎的程度大大超过了在城里的演出,成就感增强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当然,我们在看到送戏下乡活动的成绩的同时,也不庸讳言所存在的问题。

(二)

从各地有关送戏下乡的总结材料和新闻报道看,谈存在的问题都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极少有提出问题并深入进行剖析的,但问题不解决,就会阻碍送戏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使送戏下乡活动的效果逐渐递减,达不到预期目的。

送戏下乡活动开展到今天,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某些地方领导对送戏下乡活动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他们觉得文艺演出不出经济效益,难出政绩,有的甚至认为
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不关心不过问,以致相关部门领导不重视,推给下属单位了事,使送戏下乡活动流于形式。

2、缺乏经费。有的地区由于经济落后,送戏下乡活动经费不足,因此给演出带来诸多不便。例如,演出服装的购置、道具的制作、灯光音响和车辆的租用、外聘演员的报酬等都需要经费,没有经费保障,只能因陋就简,能省则省,虽然也能演出,也有人看,但长此以往,相信活动是很难开展乃至难以进行下去。

3、送戏下乡从任务式转变为应付式。上级每年给各地相关部门下达送戏下乡的演出任务,有的下属单位并未真正理解其目的意义,而只是当作纯粹的工作任务。为完成任务,只好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不认真进行组织策划,只讲场次,不讲质量、效果,带几个人,找个场子随便演出几个节目,拍几张照片向上级交代了事。

4、送戏下乡演出的单向性。所谓“单项性”,是指演出的节目普遍都是由演出单位决定,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至于观众喜欢什么内容、什么形式,演出单位事前并未了解,所以心中无数,演出的效果当然也就要大打折扣。

(三)

要解决送戏下乡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加强对送戏下乡活动的领导。无论是经费问题抑或是演出单位对演出的应付式或单向性,都与领导的认识问题和领导的重视程度相关。这是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也是首要问题。千条万条,领导重视是第一条。地方领导重视了,经费问题、各级各部门马虎应付的问题以及其它相关问题也可迎刃而解了。

其次,送戏下乡活动管理也应规范。目前,各种总结及资料提及下乡演出大多以场次计,各地下拨演出经费也大多以场次计,至于每场有多少观众、服务质量、演出效果似乎并不太顾及。其实,场次相同,服务态度不同,演技水平不同,观众人数不同,社会效益大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体系,从投资效益、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诸方面进行客观评价,既有利于决策者制定政策,也有利于各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演出经费补贴规则,促进农村文化健康发展。

再次,应鼓励引导社会各种力量参与送戏下乡活动,形成多元化参与格局。现在,送戏下乡的主要力量是专业文艺团队、文化事业单位及暑期大专院校文艺演出队,其它形式的演出团体很少,演出经费基本上都是财政拨款。要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在利用好财政拨款的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支持鼓励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团队,参加农村基层的演出,特别是要提倡并从政策方面鼓励支持社会各种力量以各种方式资助送戏下乡,社会舆论也应大力加以引导,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参与的送戏下乡格局。最后,下乡送戏应与下乡“种戏”相结合。古人云,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别人的只是暂时的,自己的才是永久的。只有让广大基层农村有了“戏种子”,戏才能在基层发芽、生根、开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否则,一旦没人送了,乡下就没“戏”了。

下乡送戏活动已开展了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下乡“种戏”似乎少有人提起,人们对此还比较陌生。上级应该在提倡送戏下乡的同时,多强调下乡“种戏”,并逐步总结探讨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下乡“种戏”的新路子,让社会主义新戏的“种子”撒遍广袤的农村大地。下乡送戏的各种演出队应该在演出的同时,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各基层单位组织演出队,并派人加以辅导,培养文艺骨干,打牢基础。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尤其是经济扶贫的挂钩单位,要在经济上给以支持,为其购置相关设施,从硬件上为基层“戏种子”的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