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电影拍成后别放在仓库里

2018-06-29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吴兴人
《景阳钟》剧照

三部3D全景声戏曲电影在上海首映引起了广大电影观众的关注。《曹操与杨修》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中唯一的一部戏曲电影,获得了现场专家与观众的高度评价。接着,昆剧3D电影《景阳钟》和3D越剧电影《西厢记》出演。看过的观众都说饱了眼福。他们说:“没想到戏曲片这么好看!”

但是,在这一片叫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有位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说:戏曲电影拍成后,别放在仓库里。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近年来,多部根据经典戏曲拍摄的电影,即使引进新科技拍成3D全景声戏曲电影,卖座还是不佳,影院担心亏本而不愿意安排场次。这似乎验证了以上的担心。

因此,这个戏曲电影叫好不叫座的原委,值得研究一下。

戏曲电影不卖座,原因之一,还是许多观众不知道对它好在哪里。所以,好酒也要勤吆喝。好酒也要大声吆喝。我们要大力加强对戏曲电影的宣传。要让更多的青年观众知道,戏曲和3D全景声电影的联姻,是门当户对,才子加佳人,是一桩美满婚姻。戏曲电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以美学筑底,创新开拓,娴熟运用高新技术,为戏曲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电影是写实的艺术,戏曲是写意的艺术。3D全景声电影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欢喜看戏和爱看电影的观众,可以各有所爱,各取所需。

且来听听拍过几部3D全景声电影京剧尚长荣谈拍片的感受:在拍《曹操与杨修》时,要做一个泼药的动作,导演告诉他,你可以把药朝镜头前泼,镜头前面有玻璃档着,不要怕。但尚长荣有心里障碍,生怕把镜头毁了,泼了几次都泼不准,泼了多次,最后大胆一泼,成功了。影片拍成后,尚长荣再看成片,真有意思,这一杯药,借助于3D的高科技,真像泼到观众眼前似的。这种特有的沉浸感,是坐在剧场里看舞台剧无论如何不能获得的。

有些年轻观众不爱看戏曲,是嫌其沉闷,如演出时间过长、节奏拖沓、表现手法陈旧单调。但是,最新拍摄的3D全景声电影昆剧《景阳钟》,压缩到100分钟;《西厢记》也压缩了许多情节,压缩到120分钟。《曹操与杨修》在艺术形式大胆出新。充分调动电影手段求新求变,突破舞台演出的局限,增强影片的可看性。在拍摄中,聘请了曾获得奥斯卡奖项的英国声音制作大师罗杰萨维奇和SMG录音师莫家伟共同担任全景声音效制作工作。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突破了有限的棚内拍摄空间限制,营造了多维度的真实环境,甚至全景呈现赤壁大战等经典场面,而在故事尾声,苍山、白雪、红戏服、深色髯口,在色彩带来的对比之中,中国戏曲的诗化和留白效果呼之欲出。

国家一级京剧演员赵葆秀说:“希望借助京剧电影的形式,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这个目的,可以通过三部3D全景声戏曲电影的广泛普及而逐步实现。

过去,部分电影作品由于版权问题没有解决,因而不能及时亮相,现在这个问题已得到解决。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对已设置成的作品,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与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合作《戏曲电影栏目》栏目,电影片段在地铁、公交车频繁亮相,与电影博物馆合作建立戏曲电影放映基地,长期放映戏曲影片,推动戏曲电影进上海高校以及走出去展演。戏曲中心还联合市教委和各区文广局,推动戏曲电影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3D、2 D多种样本适应不同的需求。事在人为,戏曲电影的市场,只要努力,是一定可以逐步打开的。

那么,“叫好不叫座”的怪圈是不是可以突破呢?可以的。眼下就有一例。今年广东影市上一部根据经典粤剧改编的古装戏曲片《柳毅奇缘》,该片由粤剧名演员丁凡、曾小敏与电影导演邓原、潘钧等一批广东艺术家联手制作,成本只有600万元。影片从今年1月起在广东多个城市售票上映,反响热烈。今年春节档《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等多部商业片云集,广州青宫电影城坚持开12场《柳毅奇缘》零售场,结果场场满座,卖座不比商业片差。

让戏曲电影走出资料室和仓库,还有一个去处,可以让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也是一个大市场。戏曲片也可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张名片。2015年,在世界电影诞生120周年纪念日。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应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之邀在巴黎的巴纳贤电影院举行欧洲首映,并获得3D电影界最权威的奖项——“金-卢米埃尔”奖。2017年9月,第二届中加国际电影节上,凭借3D全景声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导演滕俊杰荣获了第二届中加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中国的3D全景声戏曲电影完全可以走出去,是一种费力少、收效好的推广民族文化的有效的办法。有名又有利,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