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构建中国戏曲与世界戏剧理论体系的重要维度

2018-10-08 发表|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江涛
配图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也是世界艺术史上存续时间最长、最具东方古典审美意蕴的戏剧形态。中国戏曲的艺术规范构成了独具中华文化特征的表演体系,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标准。戏曲悠久的历史、丰厚的艺术传统和多样多姿的剧种,成为世界戏剧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但仍存在注重实践和演出,不重理论总结和提升,弱于理论归纳和体系构建的不足。因此,构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是来自戏曲实践与理论研究各方面的要求,是当下戏曲理论研究中亟须解决的前沿性课题。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上,与会学者就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研究现状、如何认识和观照梅兰芳及中国戏曲的世界戏剧史格局与位置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与会学者认为,将中国戏曲体系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而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研究是重要的切入点。梅兰芳是在京剧进入20世纪以生行为主转为旦行为主的代表人物,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高峰,是京剧和戏曲表演艺术传统的集大成者,成为20世纪中国戏曲的标志人物,其表演艺术及体系可以说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的代表与凝缩。

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研究,本质上是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的一种理论构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钮骠认为,京剧是书、画、舞、乐融成一体的博大精深的舞台表演艺术,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审美一起综合结晶的载体,而梅兰芳可以是这个载体的代表者。在构建中国戏曲表演理论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弄清楚中国戏曲的表意理想主义与西方戏剧的肖真自然主义之间的不同。中国的戏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审美的客体和审美的主体完全是可以物我具化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华斌认为,从国际上来说,梅兰芳尽管只是一个旦角,主要表演行当为花旦、青衣,但可以说他是中国戏剧戏曲的一个标识。我们在梅兰芳表演体系研究中要坚持创新意识,需要观照中国京剧的传承与发展、进化与承传两个方面。武汉大学教授郑传寅认为,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发掘,除了传统文化的渊源、时代文化的渊源,梅兰芳还吸纳了很多外来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表示,研究梅兰芳表演体系对研究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是很重要的切入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安奎提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张庚先生早年大力倡导研究戏曲表演艺术体系,不仅是把中国戏曲表演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建设来看待,更是一种实践,他把表演艺术体系看成一个教学体系。王安奎认为,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应该是这些体系建设中最基础性的一个工程。

与会学者认为,梅兰芳表演艺术及其体系乃至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建构,不仅仅是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构成、美学特点、中西戏剧比较等层面的分析阐释,它需要从最基础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做起,跨越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资料文献到理论研究,从具体微观到抽象宏观、理论提升,全面、立体、系统地解释这种表演体系是什么样的一个体系,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体系,以及这样的一个体系为何。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本项目首席专家刘祯研究员认为,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研究与理论建构,不仅是对中国戏曲表演理论的总结、归纳,更着眼于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未来。从整个20世纪百年的戏曲发展史而言,在舞台实践上就是如何让戏曲在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其核心是如何接受、吸纳戏曲的传统形式,创造出能够反映现代生活的舞台剧目与新的表演形式;在理论研究上则是学界试图在吸收和借鉴西方戏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民族化的戏曲理论话语体系。

刘祯介绍,本课题以梅兰芳及其表演艺术为个案,通过发掘和梳理梅兰芳及其相关的戏曲文献,将之置于历史和现实双重时空中理解和认识梅兰芳,总结和归纳梅兰芳表演艺术与经验,提炼和概括其表演艺术理论美学和体系性,并从梅兰芳表演艺术海外传播视角,认识和观照梅兰芳及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史上的格局与位置,努力构建起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与世界戏剧理论体系的重要维度。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研究,将试图以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为切入点,全面梳理构建民族化的戏曲表演理论话语体系。这是戏曲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戏曲理论建设的必然,也是21世纪中华文化思想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

与会学者表示,本课题不仅从宏观角度对戏曲在21世纪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中国戏曲与世界戏剧理论体系的交流对话具有重要意义。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梅兰芳表演艺术及其体系课题的实施和构建,是戏曲学术和理论研究的有力推进和一大突破,也是对构建民族思想文化体系的有力支撑和进一步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