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进校园要突破认识误区

2018-11-05 发表|来源:中国文明网|作者:钱孙礼
配图

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委出台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我国,戏曲在传统文化里具有较高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而这次实施意见的出台,为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再次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这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戏曲进校园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要想让优秀的戏曲文化能在校园扎下深根,让孩子们能够从戏曲这种艺术表演形式中接受美德教育,获得成长的力量,除了要有制度保障以外,关键还得要突破认识上的误区。 

客观地看,目前我们的戏曲进校园工作的确还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戏曲进校园的通识普及教育方法亟待探索、专业师资力量比较缺乏、戏曲进校园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等,但是这些问题通过努力都能够逐步得到解决,真正影响甚至会拖累戏曲进校园进程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内的不少人,对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一种观点认为,中小学阶段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戏曲进校园没有太大的必要;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的青少年对咿咿呀呀的传统戏曲没有兴趣,戏曲进校园根本没有基础。这两种观点看似颇有道理,其实都是对戏曲不了解的外行人的主观言论,既缺乏客观性,也不具有合理性。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传统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中华传统文化最立体、最鲜活、最典型的代表,具有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地位。虽然从客观上看,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生活的确有些距离,但是人的兴趣并不完全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逐渐培养起来的,所以让青少年爱上戏曲并非没有可能。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并不仅仅是为了发现并培养戏曲专门人才,而是为了更好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用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戏曲进校园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没有这种正确的认识,推进戏曲进校园很难快速推进并取得实效。 

当然,戏曲进校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个人等各方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需要汇聚多方资源去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不过,戏曲进校园要想有实质性的进展,就必须突破认识上的误区,这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