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在文明互鉴中焕发生机

2019-11-13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韩子勇

泰山是中国古人感受“天下”的地方。在泰山这个神奇的地方,讨论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是相得益彰。

泰山是中国的文化之山、精神之山,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高台。帝王、文人、武夫、僧侣道士、庶民百姓,都愿意到这里来寻找、思考和宣告,显示一种存在。因此,泰山成了一个时间柱、图腾山和标定方向的巨大华表。今天的论坛借重泰山,讨论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能获得启发和灵感。

习主席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青春永驻的奥秘是什么?就在于她的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大结构,她的内部是丰富多样的,她同时也不断地与多样化的世界交流、交换。中华文明自身的生成、壮大和流变,她的内在驱动机制、结构体量、多元一体,使她像旋转的星云,保持着不竭的生命力,努力维持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平衡。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盛世出现的背后,都是一个文明体补充了新的文明元素、获得新的能量的结果。

我曾长期在新疆生活和工作。在这里,我时时有被多种文化滋养的新奇感和幸福感,这片土地几千年来处于中华文明和世界交流对话的锋面和“第一现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能感受到习主席提出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

我们这一代人,完整地经历了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文明互鉴,我们向世界学习,最终又贡献于世界。改革开放为中华文明,为我们这个民族、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惊人的变化,使我们愈益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相信这样一种复兴完全不同于古典时代的盛世——因为这一次的文明互鉴,是从整个世界的文明获得教益和能量,而这样的能量的获得,源于我们重新建构了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伟大实践从未像今天这样宽广和明亮。

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是一个整体。全球化不是一个词,而是正在完成的现实。人的类本质、人的全部社会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辽阔地展开,这样不知不觉地超越国家、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和局部,再也无法像古典社会那样在隐逸的桃花源里独处。中国有个词叫“相依为命”。是的,今天是人类真正开始相依为命的时刻。物质生产的全球化,知识、信息、技术的全球化流动,使我们每时每刻都与世界息息相关,而所有反全球化、逆潮流而动的现象,都不可能真的回到过去。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力量,为全球化带来加速的改变和新的塑造。

世界之所以有丰富多彩的文明和文化,并非封闭的结果,恰恰是在交流、交往、交融中,不断变化、衍生、扩展而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一”,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而是包含无限可能的“一”。我们习惯于赞美和欣赏文明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前提是共享、包容和交流、互鉴。如果停止交流、交往、交融和包容、互鉴、学习、创造,那么,文明和文化就会走向反面,我们常说的文明和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就随之坍塌,就形成了多样性之墙、多样性之隔离、多样性之鸿沟,文明和文化多样性就走到了它本质的反面,变成阻碍它自身发展更新的负能量了。文明和文化的本质是交流、交往、交融,如同中国古老的《易经》对世界的理解,多样、不同、差异,是用来相互印证和交换演化的,所谓“造化钟神秀”,而“神秀”也是必出自开放包容、大千造化。

当然,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互鉴,比商品、技术的全球化过程更为复杂、更为艰难。一些人担心这会带来多样性的消失,但我觉得,永远不要小瞧人类丰富顽强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力,文明和文化不会在交流互鉴中丧失多样性,而会开放和生养出更多的奇花异果。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经济、政治、社会、科技和文化等方方面面,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在这样一个命运之路上、歧途如麻的颠簸时刻,世界应该抛弃各式各样的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霸权思维和西方文明中心论,以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对待彼此。

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在泰山展开的对话,也如同一个个观潮人,需要“会当凌绝顶”,站得高些、再高些,需要“决眦入归鸟”,把眼睛睁大,看得远些、再远些,看清世界的变化,顺应历史的潮流。

(本文摘自作者在首届泰山国际文化论坛上的演讲,经编辑整理,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