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感谢病毒”,这是什么文艺!

2020-02-20 发表|来源:长江日报|作者:李尔静

最近,一篇名为《“感谢”你,冠状病毒君》的公号文章流传甚广,大致意思是,感谢有这场疫情,才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人的众志成城,白衣天使的可敬可佩。而在近期,这样的文章还不是孤例。

文章的说法简直荒诞,中国人的众志成城需要用疫情来证明吗?白衣天使的可敬可佩只在疫情中体现吗?病毒带给人的是疾病与痛苦,所有人辛苦战“疫”,就是为了消灭病毒,让生活恢复正轨。在疫情中,看到了团结一心,看到了迎难而上,看到了坚强乐观,该感谢的,是那些挺身而出、英勇战斗的英雄儿女,绝不是疫情本身!

每每出现灾难,总是少不了所谓“灾难文学”,用一些不着边际的“赞美”与“感动”来描述灾情,文字中看不到悲悯,看不到同情,看不到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楚,看不到灾难的危险与可怕,通篇只剩下矫揉造作的文字,近乎美化灾难,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真相的揭示。

不得不承认,灾难容易吸引眼球,配上这种反常识,与主流价值相悖的标题,极其容易吸引流量,带来关注。可这种哗众取宠的“灾难文学”又怎么可能得到认可、收获赞美,即便获得了流量,也是带血带泪的流量。

灾难中需要凝聚人心,人心可贵,人心不能乱。能够凝聚人心的,必然是尊重人性的,大家想看到的“正能量”是希望、是温暖、是鼓舞,是帮助大家战胜灾难的力量。能够抵达人心的文字,往往表达的是人们的心声,唯有真情实感、悲天悯人,才能引起共情共鸣。偏离大众的精神所需,堆砌情感,尴尬煽情,纵使灾难中有“感动”,也会被这种没有关怀和温度的文字异化。

我们会铭记灾难中不顾艰险、勇于奉献的人,也会铭记灾难中受到伤害,甚至不幸丧生的人。我们铭记,不只是为了致敬,也是为了不让灾难重复出现。所以,记录灾难的文字也需要有真情,用真心,传达端正的价值。“感谢”病毒的腔调,扛不起生命之重,不过是巧言令色、徒费笔墨,令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