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最终吸引观众的惟有质量

2020-06-22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朱锦华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管是对国有戏曲院团,还是对民营戏曲、民间戏曲团体而言,都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和演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以上海的国有院团为例。新冠肺炎疫情对戏曲剧团来说首要的困难就是复工问题。剧团复工立即面临着“开门七件事”,如水电费、人工费等等必要开支,对没有演出收入的剧团来说则举步维艰。行话所说:“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外行知道。”如果不复工,演员和演奏员的“功”退了怎么办?复工要复到何种程度,是只要在家练习基本功,还是需要学戏、排戏?如果在家里练功,全无练功氛围,像武戏演员这种对练功场地和器械有一定要求的人员来说,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上海京、昆、越、沪、淮、滑稽戏等戏曲院团在春节假期结束之后都早早地复工,大家错时上班,戴着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练功。有的剧团趁此机会抓紧时间练内功、补短板,“以创带复”,及时推出抗“疫”戏歌,排演抗“疫”小戏,为抗“疫”鼓气加油;有的剧团则“以学带复”,年轻演员抓紧向老艺术家学戏,或者在云端播放视频满足观众的学习要求。复或不复就像硬币的两面,考验着每个剧团的能力、魄力和实力。

疫情期间,上海的各个戏曲院团以“艺起前行”为名开展线上工作。他们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做戏曲知识普及讲座、网络授课教大家学戏、播出戏曲演出视频等,搞得红红火火。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整体策划,有些院团把以前在线下完成的工作晒到网上;有的院团把演职员个人在抖音上发信息的多少作为工作量的考核指标;有些演出视频缺乏导赏性介绍;有些挂到网上的音视频均是网络常见的;又或者挂到网上的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画面模糊,有些没有字幕;有的院团把节庆期间的职工活动等内容也作为重点推送给观众……既然要在云端播出,就要考虑播出的目的、内容、平台、想要达到的目标效果等问题。要考虑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个性,分而播之,精准施策。戏曲院团应该主动花大力气研判在新形势下,融媒体时代戏曲的网络生态环境,所播内容要有导向性和多元性。

进入6月份,上海的不少剧场陆续开放。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营业性演出场所不超过最大核载量的30%,观众间隔就座,演职人员要保持一定距离等。所以,即便把演出票全部卖掉,收入最多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再者,剧场开演了,观众是否就会到现场观看?而且,若要演出,对剧团和剧场来说又增加了工作,如重新排定可售座位图、隔座封存座位、实名制售票、测温查绿码等,增加工作就相当于增加了演出成本。这都是让人选择的问题。

疫情期间,剧团和观众只能在“云端”相会。目前“云端戏曲”相比传统戏曲,改变的只是传播途径,且其影响力只限于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那部分人。不管“云端戏曲”如何精彩热闹,最终吸引观众的惟有质量。诚如《“云端戏曲”:探索、机遇,还是挑战》一文中所述,“疫情期间‘云端戏曲’的热闹不应成为应时应景的昙花一现”,疫情过后,应该“有目的、有意义、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传统戏曲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而如何把更多优质的戏曲剧目、节目通过新媒体平台送达观众,这应该是广大戏曲工作者努力思考和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