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中七夕

2020-08-25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梁文俊
配图 《长生殿》剧照

《长生殿》是戏曲创作大家洪升的代表作,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照整个情节讲,似乎和“七夕”没多大关系。就因为这位风流皇帝和宠妃杨玉环七月七日之夜在长生殿上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妻,是有感于天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剧名叫做《长生殿》,正是取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句。在《长生殿》里,牛郎织女成为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保护神,戏曲将牛女传说与李杨爱情巧妙融合,足见剧作家杰出的艺术匠心。

《明代杂剧全目》中有《渡天河织女会牛郎》《鹊桥记》等,可惜有的剧本未传下来。写牛女故事比较好的戏曲是明末才女梁孟昭创作的《相思砚》,作品借家喻户晓的牛女故事作为引子,以“相”“思”两砚做爱情的枢纽,让他俩在人间实现团圆的夙愿,颇富浪漫色彩。

清代是牛女故事戏曲化的辉煌时期。据说舞台上常演的《天河配》就编演于清末民初。剧情发展大喜大悲,曲折动人,是一出优秀的神话戏。1921年,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吉祥茶园演过《天河配》。剧中设计了摆七巧图、莲池出浴、鹊桥相会等布景,在最后一场,从鹊桥下还飞出成百只鸟雀,一时传为美谈。

《天河配》不仅有京剧,还有黄梅戏、越剧、评戏、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诸多剧种。无论何剧种,大都在七夕前后上演,几乎场场爆满,成为非常叫座的节令戏。如果翻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报纸,每逢七夕前后,在戏曲广告中不难发现“戏班争演《天河配》”和“满城争看《天河配》”的盛况。

一些地方戏在《天河配》演出中,还融进了当地文化元素。如:有的在欢庆牛郎织女成亲拜堂一场中,加上杂耍表演,在摆七巧灯中,众多仙童执莲花灯依次摆出“天下太平”字样;有的在剧情中加上牛郎的哥哥遭受火灾到牛郎处借贷求助,嫂嫂悔过认错,牛郎和织女慷慨相助的情节,颇具人情味;还有的以“真牛上台”出演,黄牛是从农村临时借来,在犄角上装饰一条彩绸由牛郎牵着上场,但有的耕牛对舞台的环境毫无适应能力,有时发起牛脾气竟赖在台上不动,无奈之下只好由牛的主人和检场人匆匆上场帮助,连推带拉地带回后台,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但从不喝倒彩,因为人们认为看戏就是来“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