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名导“一统江湖”要不得

2020-10-06 发表|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周传家

中国戏曲最初并无明确的导演,往往是编、导、演集于一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的急遽变化,为适应舞台演出复杂多样、高度整合的需求,对导演的呼唤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评奖机制的催动下,一些急功近利的戏曲剧院团,为了增大获奖安全系数,大都热衷于聘请名导参与助阵。而由于现今戏曲名导屈指可数,“供不应求”,于是就出现了几个炙手可热的名导“一统江湖”的“垄断局面”,并形成了所谓“飞行导演”、“流水作业”、“技导为腿”、“批量生产”的“名导模式”。

近年来,更有不少话剧导演频频涉足戏曲,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认为,相对于纯粹的戏曲导演,话剧导演文化视野较宽阔,能为戏曲带来新的人物塑造方式和富有现代化艺术气息的舞台面貌,不失为一种“突破”、“革新”和“潮流”。但批评的声音也很尖锐,认为这是强势的话剧对相对弱势的戏曲的一种“入侵”。介入戏曲的话剧导演大多不懂戏曲,犹如“野马闯入羊圈”,势必造成对戏曲的“粗暴颠覆”,成为“无用功”和“反帮助”。在担心戏曲日益被话剧化,偏离本体,远离“四功五法”,越来越沦为“四不像”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担忧“一种蕴涵了五千年文明积累和一千年技术积累的表演美学正在解体”。

笔者不想评判双方观点之对错与高下。但窃以为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尊重导演的地位,牢记导演的职能,发挥导演的作用。导演是戏剧的“解释者、组织者和镜子”(丹钦柯),其任务是准确地揭示剧本的思想内涵,并将这种思想内涵赋予独特的表现形式,最终在舞台上体现出来。导演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身的规律、职责和章法。导演不可凌驾于戏剧艺术规律之上,介入戏曲的导演必须尊重戏曲艺术独特的艺术规律,坚守不破坏戏曲美学原则的底线。

其次,处理好导演与编剧、演员、舞美的辨证关系。导演完全应该参与一度创作,但不应越俎代庖,甚至掠人之美。演员不是导演的木偶、傀儡、工具。导演与编剧、演员、舞美、作曲、乐队等所有演职人员都是一种共同合作的关系,跑在同一轨道上,才能达到共同的终点。

最后,保持最佳的创作状态,潜心打造锻炼中国导演学派。应该及时、深刻地反思目前的评奖机制和由此造成的少数名导“一统江湖”的“名导模式”。名导不是万能的救世主,其价值不在于多导几部戏,多获几个奖,而在于保持最佳的创作状态,潜心打造锻炼中国导演学派。当务之急是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从传统出发,从实践出发,潜心思考,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和总结,以形成科学的体系。同时注重培养、大胆起用年轻人,才能实现中国导演学派的真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