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提高评论质量 增强评论效力

2021-04-19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德祥
张德祥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他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文艺评论有了新气象、新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我们要继续努力,提高文艺评论质量,增强文艺评论效力。

一、掌握好“历史的”标准

文艺批评首先遇到的就是衡文的标准与尺度问题。对同一部作品、同一个文艺现象,常常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大相径庭,原因就是各自衡量作品的标准不同,使用的尺度不同,甚至站立的立场不同。那么,怎样的标准才是符合艺术规律的科学的标准?我们知道,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历史的反映,也是人类对未来的想象,说到底,是一种艺术化的“历史”叙事,这就决定了文艺评论离不开历史的标准。文艺反映历史和想象未来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即审美的方式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文艺评论离不开艺术的、美学的标准。所以历史的美学的标准是最能涵盖文艺本质、最能体现艺术规律的科学的标准,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

历史的标准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这就是唯物史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历史观,因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开了历史背后的秘密,揭示了历史运动的规律,把历史学变成了一门有规律可循的科学,看似偶然的历史现象实则体现了历史运动的必然性。人们掌握了历史运动的规律,就进入了历史自觉,就能够自觉推动历史进步。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坚持唯物史观就必然会重视文艺的人民性,唯物史观与人民性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就是基于唯物史观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性而说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是因为历史观不仅决定如何认识历史,而且决定如何评判历史,因此,历史观也是一种价值观。

二、掌握好“美学的”标准

美学的标准必须是建立在健康的美学观念上。什么是健康的美学观?应该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符合生命规律的、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符合真善美的审美愉悦。一个时期以来,某些所谓艺术作品,信奉“病娇”美学,流露的是病态观念,一时间“小鲜肉”充斥荧屏,引起人民大众的反感。这种“病娇”美学,显然是人为的刻意制造,意在去除男性的阳刚之美,这违背了生命的自然属性,是不健康的。还有的作品,以丑为美,以假为美,颠覆真善美的传统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出现丑书丑画的现象,与艺术精神背道而驰。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假艺术之名装饰自己、美化自己,甚至把自己的利益追求“美学化”,形成一些貌似新颖实则背离常识的美学观点,对真正的美学标准形成干扰。美学标准首先是合规律性,符合客观事物运动规律,规律是美;其次才是合目的性,才是个人趣味,而且个人趣味不能与客观规律相悖,这就要求文艺评论必须坚持健康的、科学的美学标准,判断美丑不能完全以个人利益、个人喜好为依据。

真和善是美的基石。真与善聚合成美,所以,美,天然地具有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生命力,是希望、理想、力量的载体,是公平、正义、良知的花朵,因而是激励人求真向善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所以,“美学的”标准是体现真善美价值的标准,而不是什么病娇假丑美学标准。

三、改进文艺评论的文体文风

长期以来,因为学术格式的规范化,使得一些评论文章越来越“学术化”,走向了学术职称评定所要求的学术化的“论文体”,从话语体系的“学术化”到概念的“抽象化”,不断走向“技术化”。如果说这是文艺评论的“专业化”发展,那么,这种发展并没有真正推动文艺评论的进步。似乎越是大众看不懂,越显得学术高深。高处不胜寒,大众在民间,民间有灼见。民间文艺评论通过网络破茧而出,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接地气,冒热气,这是对文艺评论的一种生活充实。文艺评论不能脱离生活而钻进学术的象牙塔。对生活的直接感受也是判断艺术的一个重要参照。

有些评论文章为学术而学术,洋洋洒洒,概念空转,从内容提要到关键词,从引文注释到参考书目,帽子很大,靴子很高,皮囊很厚,看起来很学术化,实则言不及物,除了冒出一股学术八股的酸腐气之外,空洞无物。文体僵化反映的是思想贫乏。要提高文艺评论质量,就要改进文艺评论的文风和文体。评论未必一定是论文体,也可以是散论、杂感,甚至随笔,轻快活泼,有感而发,比如鲁迅先生的大多文艺评论文章,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有的放矢,犀利而准确。文艺评论贵在实事求是,言之有物,深入浅出,以理服人。

总之,要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首先要把握好批评的标准和尺度,以“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其次要改进文体文风,使评论更接近作品,更接近大众,更适应互联网传播,以提高文艺评论褒贬甄别功能,增强效力。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