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时代有重托 文艺有希望

2021-12-22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庚钟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发展道路。这是我国文艺在新时代繁荣发展必须坚持的前进方向。回望百年历史,正是遵循着这一方向,我国文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远大前程,这一方向必将继续指引我国文艺铿锵前行。

时代是历史前行中的时代,文艺工作者只有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文化自觉、满怀文化自信地热情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根铸魂、守正创新、明德修身,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这是我国文艺发展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开展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其中包含着新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重托,深蕴着新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如何不负时代、完成使命?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五点希望指向明确、内涵丰富,需要我们用心领会、精心把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的理想与抱负。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笔墨当随时代,镜头当随时代。为时代放歌、为时代起舞,文艺工作者的成就恰恰生成于时代、浸染于时代。文艺工作者没有理由逃离时代、躲避时代、无视时代,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回望历史、看清现在、把握未来。生逢壮丽、豪迈的伟大时代,面对亿万人民的期待,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文艺工作者应有昂扬的姿态、宽广的胸怀、积极的作为。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是文艺创作者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题材源泉,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主题正蕴含在其中。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人民是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审美判断力的,是文艺创作者激情生发的源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就要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人民不满意,说明我们的创作立场、创作内容、创作方法有问题。生活需要洞悉、需要领悟,人民需要认识、需要尊重,曲解人民、误导人民的根源在于我们在阅读生活、深入生活、理解生活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在于我们没有将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生活是现实的,也是浪漫的,优秀作品的产生依赖于坚实有力的人民生活的支撑。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人民、讴歌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也应当成为文艺工作者的恒久追求。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古往今来,优秀作品无不是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需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向上、向善、向美的优秀作品充实。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是党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新境界呈现的前提是继承,因此,前人创造出的优秀文艺成果需要学习、礼敬;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因此,前人取得的成就需要创新发展,新境界是在继承与创新中散发出耀眼光芒的。照搬跟风、克隆山寨等当下文艺界存在的弊病,不是创新发展应取的态度。我们也应当看到,科技发展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情感渲染方式,但我们需要正确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在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创新发展。

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创作中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是一种文化自觉,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与形式,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是一种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文艺工作者不断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时代有重托,文艺有希望。我们不仅要塑造好作品中的形象,也要塑造好自己在生活中的形象,做一名人民认可、时代接受的文艺工作者,像党中央要求的那样,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