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好一个大兰子 ——从《申纪兰的提案》谈典型人物塑造

2022-02-09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张德祥

电视剧《功勋》里有一个篇章《申纪兰的提案》,只有六集,看过之后,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好一个大兰子!”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她令人过目不忘,为什么?太生动了,太有个性了,太了不起了。这样一个艺术形象,称得上是一个典型人物,我以为可以和中国新文艺史上的一些典型人物媲美,比如祥林嫂、喜儿、吴琼花、李双双等等,把她放在这个典型人物序列里也毫不逊色。所不同的是,她是根据真实人物申纪兰创作的。能否把真实人物转化为艺术典型,这是创作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从这个意义上说,《申纪兰的提案》成功了。

一个艺术典型,不仅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这个形象具有折射社会和概括时代的功能,从而具有更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深刻的思想意蕴,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看《申纪兰的提案》,你会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个性和精神。

首先,你会感受到“晴朗的天”和“晴朗的心”。该剧从申纪兰出嫁那天写起,大喜的日子,她作为新娘没有赶上自己的婚礼,在追赶部队的路上隔着一条沟壑与爱人张海良举行了一个结婚“仪式”。你看到了大兰子的真纯与开朗,看到了解放军的军容与作风,看到了解放区的晴朗的天和解放区人民的晴朗的心。那是一种解放了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喜悦,对爱情充满真挚的纯洁,那是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代氛围,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这一代人,将用自己的青春创造一种新的历史,走出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只有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才会出现申纪兰这样的女性,她敢于婚姻自主,敢于同落后的观念斗争,勇于参与社会活动、组织妇救会、争取男女平等。她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提案,都是她向着新的时代的努力。她是那个时代孕育的女性,是新社会的新气象在妇女身上的体现。这才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定的人物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环境,没有这样的时代,就没有这样的妇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申纪兰这一人物形象获得了真实的、生动的艺术生命。这是一条重要的艺术经验,值得重视。因为有许多写历史人物的作品,只注重写人写事,而不注重环境和时代,人物如同无水之鱼,干巴得没有生命,甚至有作者写出相反的环境,缘木求鱼。我以为,写历史人物的功勋,一定要写出成就功勋人物的时代精神,人与时代相映照,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时势造英雄”。如果人物与环境错位,人物就不可能获得艺术生命,难免成为一个概念化的图像。

其次,申纪兰这一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来自真实的生活细节。背景的真实、村庄的真实,成就了细节的真实。艺术创作难的不是编织情节,而是通过细节塑造人物。不得不说,演员蒋欣把这个人物演活了,朴实率真,一举一动都是性格的显现。比如她学识字,让县里来的李队长给她念丈夫的来信,她一句一句默默记在心里,然后对着信一字一句学认字,这样的细节,只能是从生活中来,令人会心。再比如她到省城第一次看见电灯时的惊奇,围着电灯自言自语,毫不遮掩乡下人没见过电灯的惊奇,这就是率真,就是性格,就是细节。乡亲们都叫她大兰子,有事爱找她商量,透着一种亲切和信任,是因为她带领着姐妹们挺直了腰杆,是妇女的主心骨。这个人物身上,散发出一种不怕苦、不怕难、敢于向前的精气神。申纪兰有一句口头禅:“我能受!”这句话朴实无华却力顶千钧,是一个人承受苦难、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比如她和男社员比耙地,一点也不怯场,巾帼不让须眉。这是一种解放了的青春活力,是新中国的青春活力在一个农村妇女身上的投射。这就是“新的时代,新的人物”。旧社会,“男人走到县,女人走到院。”新社会,妇女走出家门,也能顶起半边天,用她的话说,“男人能干甚,咱女人就能干甚”,“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一个不识字的妇女说出这样的话来,都拜新社会新生活所赐。一个平凡的人,有理想、有精神,就会不平凡。大兰子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不一般的人。她热爱新社会,热爱新生活。有热爱就会有奋斗,有创造。

电视剧并不是越长越好,就像小说一样,并不是长篇就一定比短篇优秀,有时候,一部长篇可能还比不上一部短篇更有艺术概括力。一部六集电视剧能够塑造出一个富有时代特性的人物的成功实践,启示电视剧创作者一定要符合艺术规律,不能一味地拉长。精品,往往是凝练的结果。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