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必须坚守文艺评论的批判精神

2022-02-1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薛晋文

2021年8月,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意见》出台后,文艺评论家们积极响应,以现实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发表了一批思想深刻、振聋发聩的评论佳作,发挥了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这些文字直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各类视听平台迅速整顿,泛娱乐化倾向、低俗恶搞现象、畸形审美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努力将风清气朗的文艺空间还给读者和受众。

当前,虽然我们的文艺评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进展和成效,但一些老问题和新矛盾依旧困扰着文艺评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譬如,部分文艺评论依旧在表扬和吹捧的惯性语态中流连忘返,对一些思想不够精深、艺术不够精湛、制作不够精良的作品,文字评论缺少批判锋芒和批评精神,不能让创作者产生刺痛感和震撼感,更无法让观众从一片混沌中得到顿悟和警醒,社会中的浮躁矫情风气由此而来,国民中的脆弱盲从心理由此而来,可见,一定程度上,文艺评论的质量决定着时代精神的质量,文艺批评的高度影响着时代文明的高度,文艺批评的风气形塑着社会风气,文艺批评乃国之大者的深意正在于此。从目前文艺评论的成效来看,不少评论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品,就是隔靴搔痒的帮闲者,在艺术质量上不敢实事求是较真碰硬,在不良思潮面前不够铁面无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坚定立场,在当代国民文化心理结构把握上浮光掠影,有思想的批评和有批评的思想难以和谐共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文艺评论的存在价值和实践品格。甚至一些刊物和编辑人员怕得罪人,对于点名道姓的批评不欢迎,从而削弱了文艺评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又如,部分文艺评论家在评价文艺作品时言必称西方理论,许多人离开西方的洋理论就不会下笔写文章,从概念界定到体系建构都在仰人鼻息,言必称海德格尔和韦伯者大有人在,他们习惯于以西方的社科理论阐释国内本土文艺作品,不加批判和改造地过度解读和机械套用,刻意抬高西方社科理论,有意贬低民族文艺理论,文化自卑感或文化不自信表现得尤为突出,事事不如人的思维惯性颇有市场。客观而言,面对西方理论,我们不主张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这些建立在别人社会文化生态之上的理论体系和价值立场,可以适度借鉴和吸收,可以转化后进行应用研究。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一边倒的洋派文艺批评思潮需要及时纠正,西方经院哲学传统的误导亟待纠偏,长此以往,不利于传统文论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事实上,这种惯性思维对于本土文论建构的负面影响同样存在,传统文章学和修辞学的韵味美感在当下评论中难觅踪影,传统文艺批评中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创作论批评模式,以及以小说戏曲评点为代表的文本细读模式不再受人推崇,文艺理论的悬浮现状和文本的虚无困境当引起重视。

再如,我国文艺评论的生态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文艺评论的理论创新和引领感召力明显滞后。媒介融合背景下,文艺批评在形式、内容、机制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人人都是“评论家”的现象是客观事实。互联网媒介生态包容了批评主体的多元庞杂存在,赏评、娱评、点评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豆瓣评论、天涯论坛、贴吧评论固守阵地,微信公众号评论、抖音短视频评论异军突起,新媒体评论依靠短小精悍的内容创作、即时发布的传播速度、趣味活泼的创新手法、独到新颖的思考角度实现了受众的最大增量,“微传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由于评论发布者媒介素养良莠不齐、专业知识高低不一、网络环境把关不严、市场经济诱惑误导,使得评论内容缺乏科学性、严谨性、深刻性和引导性。

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样的老问题和新样态,我们必须持续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积极发挥价值引领和审美导向作用,不断推动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首先,要坚守文艺评论的批判精神,文艺批评重在“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和阿谀奉承,表扬覆盖批评会直接导致文艺批评变形走样。以复兴圆梦和初心使命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新启蒙思潮正扑面而来,在新时代新启蒙视野下,文艺评论家要为现实和人民积极代言,既要做“为学术的文艺批评”,更要做“为时代的文艺批评”,将批评的实践性品格放在首位,时代问题就是我们的批评课题,既要强调“文以载道”,也要提倡“文以资政”,既要强化“文以明德”,也要强化“文以亲民”。要在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增强文字的说服力和战斗力,面对各种不良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文艺评论要敢于说真话、亮真理和明是非,面对市场资本和经济利益的诱惑,文艺评论要恪守为人民服务的本分职责。除了深入体悟社会历史发展,文艺评论家还应该俯下身子走进真实的生活现场,只有具备社会历史眼光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才能深刻把握历史变革、时代症候和社会情绪,获得解读文本所必需的社会历史经验,才能穿透文本、直指人心、引领创作,获得真实厚重的批评成果。

其次,要继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辩证地批判借鉴西方文艺理论,而不是一味地“以洋为美”“以洋为尊”“唯洋是从”,文艺评论家应该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在复兴古代诗论、古代文论中,在借鉴外来理论建构时代文论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努力将西方文论中概念界定严密、逻辑体系缜密的优势,与我们传统的诗词歌赋创作论批评模式,以及小说戏曲评点模式有效融会贯通,从而在民族文论输出或东学西渐中大胆作为。在文艺批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筑牢意识形态大厦的根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民族哲社理论有效融合,才能创造出我们自己熟悉的、信赖的和传得开、留得下的哲社学派和体系,这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最后,新媒体评论要与传统文艺评论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汲取营养、优势互补,自觉探索创造出更有感染力、穿透力的创新性话语表达方式,以及崭新的文体样态,在媒介融合的东风下形成新时代独特的艺术生态和文化景观。同时,我们还要着力培养一批拥有较高政治站位和扎实写作功底,具备独立思考和观察能力的新媒体评论人才队伍,专业化的新媒体评论阵营既要打开新视野、也要得出新结论、更要导出新高度,促进网络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切实发挥好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和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