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回忆马烽先生

2022-05-2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梁镇川
马烽先生

正值“人民作家”马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景耀君在孝义大孝堡李家大院里,要植入《马烽文化展馆》,这又是一个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效应的功德之举。他邀我写一些有关马烽先生的文字。回忆与马老的交往,记述二三事,以表达对马老的敬仰、怀念之情。

198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马烽“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全国著名作家而又冠以“人民”二字,是对马烽先生终生为人民大众讴歌,为中国农民树碑立传的褒扬和肯定。其荣誉度、含金量、责任感,是无与伦比的。

第一次见到马烽先生,是1984年在离石参加吕梁地区文学创作座谈会时,亲耳聆听了马烽先生讲他的创作经历和经验。缘于马老是孝义老乡,也缘于我对小说创作情有独钟,所以见到马烽好像见到神圣的偶像,特别崇拜;凝神静听他半孝义半汾阳腔的讲述,犹如聆听金科玉律,感觉格外亲切。他说,心中有了活生生的老百姓,笔下才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感情上热爱劳动农民,写出他们的故事来才能生动感人。这些听起来明白如话的哲理名言,是马老的经验之谈,也是人民作家的人文情怀。

在别人讲述的时候,马老边听边在桌子上水果盘子里拣了一枚大枣,从口袋里摸出几根牙签,折了好几节,在酒枣肚子上插了四小节,作为马腿;在枣的尾部插上一小节,是马尾;在枣头上又插了一个小枣,像是马头。他手举即兴制作的“枣马”,幽默风趣地说,老马姓马也喜欢马,形象形象,心中有形,笔下才有象。心中有马,手里就能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一匹马来。大家看,像不像俺们孝义的木偶?说着,手托“枣马”不住地晃动,逗得大家哄堂大笑。顿时,会议室里充满了生活气息。这就是作家的情怀,无意中随机随手的一个别出心裁的细节,表达出来的是生活情趣,寓含的是艺术哲理,令人回味,发人深思。至今回忆起来,还活灵活现地展现于脑海。

1985年正月十四,马烽带领孙谦、西戎、束为等,来到孝义,参加孝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大会。翌日,正月十五上午,马老等省、地作家、艺术家,坐在观礼台上,观看孝义民众元宵节文艺大游行。谁也没有料到,当扭秧歌的队伍经过观礼台时,马老竟情不自禁地带头走下观礼台,和大家一块儿扭起秧歌。他这一扭,带动得观礼台上的嘉宾、领导们,都加入了进来。顿时,细吹细打的走马灯影夹笙吹,更加欢快了。人们扭得更来劲儿了。马烽边扭边和作家、艺术家们说,这气氛,真有当年晋绥边区的感觉,久违了啊!享誉全国的大作家、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如此平易近人,和群众打成一片,笨拙的扭动,谈笑风生,充分体现了人民作家来自人民群众、融入人民群众的情感,也体现了人民作家热爱地方文化、家乡风俗的情怀,确也难能可贵!

马烽对故乡孝义创办的《孝义文艺》十分关注,期期必看。偶尔发现文学新人新作,便大喜若狂,大加奖掖扶持。记得我在《孝义文艺》发表了中篇小说处女作《唢呐泪》。说实在话,小说很是一般,只是对孝义一带民间吹打老艺人的生活,写得有点儿情趣,富有生活气息。马老看后,马上给我写来信,热心指导,鼓励我继续修改。

马老对我们创作的大型现代戏《风流父子》倍加珍爱。在太原首演时,他动员省作协的同仁们一起观看,并津津乐道,对家乡编出这样的好戏而引以为自豪。有一次参加全省文代会,我去拜访马老。叙谈间,他对我说,咱们孝义的碗碗腔是全国唯一的稀有剧种,孝义、汾阳一带的老百姓很喜欢听碗碗腔,一定要保持好。听说吕梁不少县的剧团解散了,你是地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是分管艺术的吧?责任不小哇!孝义碗碗腔可不能在你手上垮了。你们的《风流父子》获得了全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创作“金牌奖”,很不容易。评奖时有人评论说,《风流父子》是“山药旦”文学流派在戏曲方面的代表作。我同意这样的评价,这个戏我看过,确实不错!听说你们又创作了《风流婆媳》,很好,事无三不成,我想,干脆再“风流”一把,能不能再创作一部,来它个“风流三部曲”!

心有灵犀一点通。马老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风流三部曲”,多么令人艳羡神往的美好愿景!从此,这个美梦便朦朦胧胧萦绕在我的心头;从此,我便像接受了神圣使命一样,为三部风流戏而奔忙不息。以致后来到吕梁行署文化局担任局长,执掌了全区文化大权,可以大刀阔斧地办这件大事。先是创作了《风流姐妹》初稿;接着“三顾茅庐”请已经下海经营煤焦的霍锁昌加盟修改;后来组织全区戏剧调演,让《风流姐妹》精彩亮相;参加全省现代戏评比演出,使《风流姐妹》荣获综合大奖;又策划组织“风流三部曲”晋京展演,受到文化部和中国剧协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著名碗碗腔表演艺术家张建琴,因在三部风流戏中扮演主角,而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令人遗憾的是,晋京载誉归来之后,因为忙于事务,未能及时亲自将这个喜讯告诉病中的马老。之后不久,马老便仙逝了。现在,我们可以深情地告慰马老的在天之灵:也许当初您是一时冲动,脱口说出了“风流三部曲”,殊不知您的随口一说,便促使我们干成了这件大事,一个县市级剧团,能一次带三部风流戏,奉献于首都舞台,在山西乃至中国现代戏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