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文化惠民要“送”更要“育”

2022-06-24 发表|来源:太原日报|作者:朱红亮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合唱大赛、广场舞大赛,6月19日在太原工人文化宫广场启动。目前,20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的品牌活动,已在全省各地层层铺开、深入开展。

据报道,该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有文源讲坛系列活动、网络摄影大赛、农民工歌手大赛、戏曲票友大赛、旗袍秀大赛等20项品牌活动,把群众唱、群众跳、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文化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让公共文化服务富有现实烟火气……

近年来,在中央和各地方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推动下,一系列文化惠民政策措施先后出台,越来越多的文化惠民项目精准落地,各种文化惠民活动更是精彩纷呈,着实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到“精不精、好不好”,文化供给则从数量追求转向品质提升。然而,以往像送书、送戏、送演出、送电影这类单向、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基层,往往是“来了就热闹、人走茶就凉”,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文化温饱”。

文化惠民,不仅要搭好台,更要唱好戏。要让好戏连台,常演不衰,不能光靠“送”,更要靠“育”。“送文化”是向基层“输血”,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而“育文化”是为基层“造血”,培育本土文化人才,撒播“文化种子”,把“文化”留下来。我们看到,此次文化惠民活动无论是广场舞大赛、还是农民工歌手大赛、戏曲票友大赛、旗袍秀大赛,不是一味地倚仗专业演员,而是搭建更多百姓舞台,让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唱主角,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让基层文化人才“种子”有充分的机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将文化的种子培育在基层,打造更多“带不走”的文化宣传服务队。同时,本土的“文化种子”更加贴近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能够以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差异化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因此,文化惠民活动的影响力将更持久更深远。

文化滋养人心,文化赋彩生活。从“送”文化到“育”文化,变化的是方式,提升的是服务,不变的是为民情怀。我们期待,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能够把文化的种子深植于基层,最大限度丰富和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化惠民“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