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十年看戏新事多

2022-09-2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于涛
于涛近照

我从2004年进入甘肃省文联便一直从事戏剧工作,但对我来说,真正的成长是近10年的事,这10年也正是国家进入新时代,文学艺术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且取得累累硕果的10年,是“文艺为人民”不断得到彰显和强化的10年。要观察近10年主流戏剧创作,3年一届中国艺术节上的重要活动之一——文华奖的评选是再合适不过的对象。从2013年第十四届文华奖的评选到数日前刚刚闭幕的第十七届文华奖,一些趋势性的现象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最为直观的观察是评奖数量大幅压缩,评论份量增强。2013年第十四届文华奖的评选,14部剧目获得文华大奖,此外还有文华大奖特别奖、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剧目奖等奖项设置。2015年,原文化部出台文件,大幅度削减、压缩文艺评奖,一年后举办的第十五届文华奖的评选结果便是政策效果的直接显现:一共只有10部剧目获得了文华大奖,其他奖项全部取消;2019年第十六届、2022年第十七届分别评出10部、15部文华大奖剧目。

与压缩评奖数量相伴的是文艺评论的加强,从2015年开始,无论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中国艺术节还是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国戏剧节,抑或是各省区市举办的地方性大型戏剧活动,都大大加重了评论的份量,剧目评论、“一戏一评”已成为活动的标配。2021年,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评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必将为繁荣包括戏剧在内的新时代文艺创作发挥更为积极、重要的作用。

其次,从创作来看,创作者在主题确立和舞台观念方面的思考更为深入、实践更为自觉。一方面创作者更为深入地理解党的大政方针、工作重心和国家的发展阶段、路径选择,更加主动地将政策与创作结合起来。以刚闭幕的第十七届文华奖参评作品为例,出现了多部反映生态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作品,体现了创作者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创作者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导方针,大胆学习、探索、实践新的舞台观念和技术手段,多部作品在艺术性和技术性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再次,媒介革命催生全新的观看方式和巨大的传播能力。客观上讲,新冠肺炎疫情让“云演出”“云展播”“云演播”成为常态,但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硬件的门槛降低才是根本。本届文华奖参评剧目的线上播放让精品舞台艺术不再是只能进入剧场远观的艺术,而是人人可以观看、评论的大众文化产品,多个剧目的播放量达到千万,这在之前简直是天方夜谭。技术普及和成本降低让中国艺术节这个“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进一步达成了“艺术成果为人民所享”的办会宗旨和目标。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将为包括文化事业在内的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擘画新的蓝图。憧憬下一个10年,期待下一个10年!

(作者系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