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文艺需要人民 ——关于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思考

2022-11-1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李瑞莉

1942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鲜明指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文艺道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2022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的第8个年头,这两次文艺座谈会一脉相承,成为中国文艺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两次座谈会都体现了“人民的文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核心要义,深刻改变了文艺家和人民大众的思想,为中国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中国文艺的时代坐标。新形势下,更应深刻体悟两个座谈会所体现的“人民性”精神内核、所彰显出的深厚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经历的疫情危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科学技术大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文艺思潮的多元、多样,文明的多元并存、互相交流、借鉴,在这样新的发展态势下,文艺工作者的队伍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文艺创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创作中的浮躁之风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缺质量、缺高峰现象依然存在;在创作题材上,对现实题材创作挖掘不深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在创作价值导向上,弱化或者消解思想性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在文艺理论、评论建设方面滞后于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尚未真正起到引导创作的重要作用,文艺界的行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媒体时代下的文艺创作,存在有资本过度介入文艺市场,造成了行业资本过度逐利、数据造假等资本乱象,也存在有不尊重艺术创作和生产基本规律、艺术审美标准让位于娱乐口味、快餐式生产、粉丝文化等现象。文艺创作的方法有100条、1000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这就从根本上指明了文艺创作的方法和路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方法和路径,还需要把握这几个方面:

从创作根基上,文艺工作者在加强专业提升的同时,也要关心时事、关注时政新闻的相关报道、关注科技发展和前沿动态,积极扩充文、史、哲等方面的学习视野,拓宽艺术视野,从对外部世界广泛的发掘达到对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以内外兼修的提升,实现思想的凝练与升华。

从创作导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是“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大众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味、风格等要求逐步提高,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创作、生产喜闻乐见的作品,创造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典型人物,既有对英雄的真正歌颂,也有对普通人的真诚赞美;有对强者的无限崇拜,也有对弱者发自内心的理解。于此,要警醒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警觉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的纯艺术论。

在创作路径上,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原则。深入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创作屡试不爽的规律。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怀有一颗平常心,保持一个普通人的感觉,熟知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走进人民实践深处,融入人民大世界。凡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一不是艺术家到人民中去,扎根人民、深入采风、与人民打成一片、与人民同呼吸的群众思想和艺术实践的结晶。

在创作内容上,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不断强化创新、创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述。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探索史,在这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中,发生了诸多动人故事,是文艺工作者的丰厚养分,有待去汲取、提炼,从而创作、书写中国人民复兴道路上的奋进之志和生活智慧。

在创作态度上,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扎实创新、创造,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仔细打磨、反复锤炼作品,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艺术创作者要有甘于坚守的定力、敢于开拓的创造力、推陈出新的创新力,积极向人类先进思维的深处探寻、向人类创作思维的极限挑战,孜孜不倦地勇攀艺术高峰。

在评价机制上,要加强对文艺作品客观、公平、公正的评论;要加强评论阵地建设,培养专业评论人才,让专业、权威的评论介入文艺创作前沿、引导创作。营造健康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的有效互动,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影响力,促进、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新时代需要文艺的大繁荣。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文艺这个“时代号角”。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进人民的实际生活,去体悟生活的本质,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发现生活之美,从生活中所得、所感、所获,通过文艺创作推向生活深处,触摸厚重的生命质地和细腻的生活肌理,文艺工作者更要努力成为时代审美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