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根基

2022-11-15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米小蓉

现代化建设关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探索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契合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重要的文化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价值观念、精神动力,培铸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者坚毅而独特的品格。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开创出不同于以往发展模式的现代化新路径,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发展和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战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在新时代致力于推动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承载着自由、民主、公平、和谐、法治等价值追求。我国现代化新道路符合实际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从文化渊源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的文化源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提供了内源性动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的深远影响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具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出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同时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成功解答了当下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拥有数千年中华文明滋养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内涵和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深厚的文化沃土、培育深厚的文化根基。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为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秉持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进取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及与家国命运休戚相关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治国安邦和社会治理的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借鉴。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为邦本”“保民养民”等理念,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自然观,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奠定文化根基。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和而不同”“天下大同”“万邦和谐”的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民族复兴与促进世界共同进步相统一,坚定走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立足中国实际,同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有效路径和方案。在发展理念和实践方略上,在认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借鉴世界其他文明的多样性,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符合中国社会的国情和具体实际,也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具有全人类发展层面上的普遍意义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而且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总之,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实践,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优秀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崇高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织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拓发展提供绵延不绝的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深入推进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内涵,为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实的文化根基。

 (作者系西南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