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进一步加强和优化艺术类院校“专业考试”招考模式

2023-03-13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冯远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艺术类院校对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发展阶段的第一步,因此近些年来,我格外关注艺术类院校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和方法,结合我的实际工作和调研,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近几年,从我所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招考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来看,符合用人标准、专业能力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比较有限。这一情况在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几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院校教师之间也得到普遍承认。分析原因,与几年来受疫情影响,学生集中授课时间少、且在招录过程中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考试”密切相关,特别是导演系、戏剧文学系等所谓不太“看脸”的艺术专业,在取消了专业考试后,以高考笔试成绩为唯一录取标准,虽然能够确保公平公正,但缺乏考察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理解和热爱程度,甚至有的考生是“调剂录取”,根本不了解、不喜爱本专业,更加谈不上专业能力。

“专业考试”,即所谓的“艺考”“校考”,是艺术类院校在多年实践中形成的人才选拔模式,是符合艺术规律的,也是艺术人才培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当下更加重视德艺双馨的树人理念背景下,艺术类人才是否真正发自内心热爱专业、是否认真钻研专业知识、是否具有献身文艺事业的热忱,更是需要重点考察的,而这些仅通过高考的笔试选拔是无法做到的。高考笔试面向全国更广泛的考生群体,是相对公平客观的,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才选拔规律的;而通过艺术类“专业考试”考察学生专业能力,并配合高考笔试适当考察学生文化水平,也是符合艺术人才选拔规律的。特别是上文提到的导演系、戏剧文学系等专业,更加需要甘于投身这项事业的学生。

针对这些情况,我建议:

一、随着疫情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艺术类高校应恢复专业考试与高考笔试配套的录取模式,把好人才入口第一道关,真正通过专业选拔发现一批“好苗子”,通过教学培养一批“好苗子”。特别是导演系、戏剧文学系,乃至艺术管理、编导制作等专业,更加应当对专业考试予以重视。

二、进一步规范专业考试的标准和流程。专业考试是为了突出考察艺术类考生的专业能力,但其本质仍应当是高考选拔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平公正必须是首要原则。艺术类院校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仍需进一步细化,将当下德艺双馨等树人理念纳入考察范围,了解考生的从艺初心,通过量化标准、规范流程、抽取考官、回避制度、公开公示等方式确保专业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三、营造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在疫情发生以前,各大院校(主要是表演类)的专业考试总是备受媒体和社会关注。有的学生报考时已经“小有名气”,演过不少作品,或者参加过所谓“偶像团体”,有着众多“粉丝”;有的考生虽然还未“出道”,但凭借出众外表也被媒体竞相报道,引发热议。这些现象无论对考生还是对考官,都会造成一定干扰,希望有关部门和院校能够对此予以重视,净化校园、净化考场,减少不必要的报道甚至炒作,为全体考生营造公平、轻松的考试环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一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