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鼓励“村民剧团”赋能乡村振兴

2023-03-3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嘉

在晋城市阳城县次营镇固隆村,有个拥有着光辉历史的“村民剧团”。在抗战时期,被太岳行署授予“不扛枪杆的队伍”荣誉称号,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写“固隆剧团是不扛枪的队伍”,给予崇高荣誉。据载,1941年抗战时期,山西拥有自村剧团的村子多达3000多个,不仅唱传统戏,还自编自演,有的宣传本村先进模范人物,或宣传进步思想、进行抗战教育,有的还为边区部队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仍然有很多农村拥有剧团,有着大量的农民农忙耕种、农闲唱戏,很是热闹,一直持续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文化娱乐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村里的剧团一度没落。

可贵的是,固隆村这个剧团在近年来又活跃了起来,该村与邻近村庄的村民们不计报酬、热心投入,自购灯光音响服化道具,不仅演出传统剧目、综艺节目,还自编自演现代戏,在乡间地头坚持义务演出,不断发展壮大,改善了乡里的文化氛围,为周边群众献上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近日,固隆村的“村民剧团”连着排演了三部现代戏《党的女儿》《脱贫路上》《山村往事》,并采用村里支持、演职员和街面商铺捐款的模式筹集资金,先后共有40多人参与演出活动,大家热情高涨,剧团搞得红红火火。

愿更多乡村组建这样的“村民剧团”,让更多扎根在农村一线的“村民剧团”唱起来!这无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路上的“最美声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寄托了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戏曲作为乡村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之一,在广大乡村地区仍然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现在,山西各个乡村仍然保留有过庙唱戏的习俗,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一定时间内请专业剧团到村唱戏,是整村一年一度的大事、喜事,同时也有政府买单免费送戏进村,都极大提升了留守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流动式的请戏送戏,大戏演上几天剧团就又到了下一个演出地点,对于当地群众来说,终究是有限的供给。如何把戏曲真正、常态化扎根在乡村,由“送”变“种”至为重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支持农村热爱戏曲的村民组建“村民剧团”,来自群众、植根群众,积极改变单一的戏曲输送,让其自己在农村生根发芽,培养和带动基层群众参与到戏曲活动中来,由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专业性,将更大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并会根本性地丰沃戏曲土壤,为新时代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乡村戏曲组织和人才的培养,可以对优秀“村民剧团”给予通报表彰,委派专业人员给予艺术指导,或给予服装、乐器、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村民剧团”赋能乡村振兴,激活乡村文化的“一池春水”。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需要日益增长,培育更多“村民剧团”,让戏曲持续进乡村、驻乡村,建设好村民们的精神家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属于农民群众的一件大好事儿,同时也是衍生戏曲根脉,使其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有力举措。

(作者系山西戏剧网执行董事、总编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