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文艺评论的三重境界

2023-03-31 发表|来源:河北日报|作者:桫椤

在互联网诞生前,文艺评论是一种专门学问,主要以论文或著作形式来表达。进入网络时代,文艺评论衍生出大众化的形式,狭义的有跟帖、弹幕,广义的则包含了点赞、打赏、订阅等非文字符号表达的活动。发表评论的人也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这些网络上的大众评论形式与传统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学理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同,呈现出浅表化、碎片化、游戏化等特点。

相对于专业化的传统文艺评论,流行于网络上的大众评论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充分体现了网络空间的交互性特征,展现了网络文艺的活力和优势。但这种评论方式是一种生活化、消遣性、情绪化的即兴表达,无法在理论与作品之间发挥有效的连接作用;且以不易保存的动态方式呈现,难以产生严肃而持久的意义,也不易形成自身的传统。

尽管文艺评论发生了分化,但基于文化和知识生产固有的规律,以及印刷媒介传统的强大惯性,现阶段当我们提到“文艺评论”时,仍然主要指以文章或著作形式进行表达的专业文艺评论及其活动。而伴随文艺政策的调整,专业文艺评论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产生,一大批教育背景多元、业余从事创作的新生力量加入到文艺评论队伍中来,爱好文艺和写作、具有旺盛的评论热情是他们共有的特点。各级评论家协会的成立助推了业余评论的专业化。评论队伍力量的壮大,极大提高了专业化文艺批评的生产力,每天都会有大量文艺评论文章刊发在传统报刊以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

综观这些琳琅满目的评论文章,不难发现,在以不同态度立场和情感姿态多角度、多层面调用多学科理论资源观察和分析评论对象的同时,不少文章也存在缺乏文体自觉、观点陈旧浅薄、运用理论不准确等缺憾;特别是网络自媒体推送的有些所谓评论文章,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论述逻辑,更谈不上美感。相对于专业文艺批评的表达范式,这些问题亟须引起作者的重视。

文艺评论不是文艺作品的附庸,而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一篇好的文艺评论文章应当具有三重属性,这三重属性在文章中的显现程度,不仅反映了作者的评论素养和创作能力,也决定了文艺评论的不同境界。

好的文艺评论首先是一篇优美的论说文章。所谓优美,就是文章本身可以成为艺术审美的对象,与其他文艺作品一样,表现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也是专业文艺评论区别于网上即兴式评论的标志。这就要求作者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写出来的文章要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论据适用、论证充分、论点鲜明,能够以理服人。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中国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这其中就包括文学评论的文体自觉,从曹丕的《典论·论文》到陆机的《文赋》,再到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都反映了这一点。

好的文艺评论还要精准聚焦文艺问题。文艺评论的对象是文艺,评论文章也应该谈文论艺,这似乎是个不必说的问题,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些文章没有找准评论对象,所选取的作品缺乏典型性,以至于评论的必要性不足。例如任选一首受众少、旋律没有特色的歌曲进行评论,只为满足文章发表的需要。还有一些文章选用的文艺理论与被评论对象不匹配。例如用文学理论去解读歌词或者书法作品,看上去写得洋洋洒洒,实际却文不对题。其中把文艺评论简化成社会学评论、把网络文艺评论写成产业评论等均是常见表现。更有借写评论文章抒情者,最常见的是在其中畅叙与被评论作品作者的深情厚谊,这样就难免在论证的过程中夸大其词,得出的判断也有失公允,如此等等,屡见不鲜。好的文艺评论文章,应当选取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评论对象,正确使用文艺理论工具和评论话语,发现并描述其创新性和独特性,从而给予相对客观、科学和合理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好的文艺评论要有斗争精神,要“评”也要“论”。“评”就是要对评论对象的价值和意义给予判断,其中既包括道德判断、历史判断,也包括美学判断。文艺批评是文艺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要阵地,是文艺创作的镜子和良药。要依据相应的标准亮明观点,真正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和立场。要结合对文本的分析,将作品放在思想史、文艺史和文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个辨析的过程就是“论”。不经过论证就写出结论的文章无法让人信服。同时,“评”所表达的应当是评论者的独特发现,而不能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一些评论文章使用文艺基础理论解析一般作品,毫无个人见解,观点无关痛痒,这种评论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总之,文艺评论是一种艺术创造,同时也是一门技艺,亦有生疏与娴熟之说。上述三重属性暗含着层级递进的关系,不期然也暗合了法国文学批评家蒂博代对文学评论的分类。“自发的评论”先要把文章写好,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和分析作品;系统掌握了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知识,能够在文艺评论实践中熟练运用并在当下时代中有创新发现,才具备做好“职业的批评”之基础;而通过个人的才能和思想为评论“立法”,讨论文艺但又不限于文艺的边界而深达精神活动的方方面面,乃至于为人类思想史作出贡献,是谓“大师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