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请叫我剧作家

2023-04-22 发表|来源:《剧本》|作者:刘和平

我是偏重历史题材的,举个我们湖南人的例子,赫赫有名的左宗棠,平定西北以后,功劳太大了,朝廷商议给他封个什么才能让他高兴。左宗棠毕生的遗憾就是没有考取进士,百年以后谥号里不能用“文”字,所以军机处和朝廷一起商议,给了他翰林院大学士的封号。左宗棠听到之后,欣喜若狂,说我死了之后墓碑上终于会有“文”字了。他的谥号是左文襄公。

我们这些搞编剧的,这么久以来都担心死了以后没有个“文”字。

平时参加各种会议,写小说的,主办方会说下面有请某某作家,等到我们的时候,就说有请某某编剧,我心里总在想,你说有请某某剧作家你会死吗?!

大学文学系必学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都归在文学类。但只要你是个写剧本的,在社会上很少有人把你归到文学类。一定要较真的话,诗歌早于戏剧,戏剧早于小说。我们一提到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首先想到的是莎士比亚,他就是一个剧作家,作为里程碑被大家肯定和崇敬。

作者编剧作品电视剧《雍正王朝》海报

今天,作协做了一件正名的事情,正名了我们这些编剧就是作家。写剧本的,前面加了“剧”,称剧作家。但写小说的一般就不称之为小说作家而直接是作家,包括散文作家、诗歌作家。通过今天的剧作家“回家”,让社会知道编剧也是作家!所以不管年纪多大,入会多晚,我都觉得特别高兴。

第二个感受就是,我们在从事剧本创作的时候,舞台剧剧本还比较追求和强调文学性,影视作品由于现在趋于工业化,文学性不太强。呼吁作协每年能举办一些学习活动,就影视作品的文学化,或者文学性提高方面给年轻的编剧或者从事编剧的同行们,请一些造诣很深的作家们上上课,提高一下我们影视作品的文学性。

作者编剧作品电视剧《大明王朝》海报

另一个呼吁,还是牵涉到正名的问题。海报一出来,有时候出现编剧,也在很后面的位置,有些干脆就没有编剧。我写的《大明王朝》在豆瓣上面给9.8分,但你点开之后发现第一个是张黎,第二个是陈宝国,一路下去看不到我的名字……其实这些方面我们是有优良传统的,五十年代的电影,画面第一幅就是编剧——编剧田汉、编剧夏衍……然后导演谁谁。现在不是这样,如今甚至豆瓣评分里面就没写谁是编剧,好像剧本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近几年在我的作品中,我除了担任编剧以外,唯一的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当制片人。所以从《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到最近的电影,我都是制片人。跟投资人签协议也一定有一条:我有一票否决权。编剧一写完剧本就交给了资方,资方交给制片部门,如果他们请来演员、请来导演你又不在,如果只是编剧,你最早离开,肯定就没有多少话语权。

作者编剧作品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海报

写剧本和写小说相比,小说是更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往往就会有这么一个观念:艺术生于限制,死于自由。限制一来的时候,只要把限制突破了就活了,小说有时候还不一定是这样的。剧本与小说或是别的文学作品都不同,既然作协把我们剧作家叫“回家”,那么我想和我们更年轻的编剧说的是:写剧本的生活不仅是我们现实中的生活,还有剧场的生活、片场的生活。写舞台剧一定要有剧场,一是看戏,二是看排练,尤其是在排演自己剧本的时候。老舍先生有时间一定到剧场去,跟演员们示范念台词,这种生活一定不能少。影视剧一定要跟到片场,看看人家摄影师怎么找摄影的角度、机位,演员互相之间怎么找到调度,最终形成一个总体节奏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节奏才是艺术唯一的基本原则。所以说,深入生活,一定要深入剧场、片场的生活。

其次,一定要参与后期制作。现在我正在做后期,后续一旦铺开可能一天要跑好几个地方,包括特效、配音、字幕,字幕都是跟着节奏加上去的。所以在这里我提一点:一个真正合格的剧作家不是在案头边就能形成的,要到剧场、到片场中去。除了作家所说的那种深入生活以外,还要深入到你的专业场地里去。

如今,网络化、智能化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进入到一个新的语言表述之中,传统上的文学性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我经常看到一些网络上评价我作品的弹幕说,有一半看不懂。于是我就在思考,既然观众看不懂,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放弃追求文学性,但是我们回头再去看同一位观众的弹幕,说我百度了一下就明白了。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剧情导向作用。

因此,剧作家和小说家还是不同,应该知道我们该做哪些功课;其次,剧作家们要提高文学性。希望作协每年请一些文学造诣深的作家或是文艺评论家给编剧们上上课,举办一些活动,提高编剧们的文学修养。

另外,在行业里面叫我编剧我欣然接受,在社会活动中,请叫我剧作家。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剧作家活动日”活动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