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好戏更须重细节

2023-09-11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洪波
京剧《燕翼堂》剧照。资料图

近日看了山东省京剧院的京剧《燕翼堂》,颇受震撼。感觉这是近若干年来京剧新编现代戏中的佼佼者,是少见的佳作。从主题内容、戏剧结构,到音乐唱腔、舞台节奏、演员表演都可圈可点,演出很成功,可赞可贺。尤其是巧用舞台时空,先虚写鲁南望族刘氏家族三百年的历史,铺陈出家族传承的文化基因与传统,简洁通透,不枝不蔓,奠定了整个故事浑厚悠长的文化底蕴;后实写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面对种种艰辛和困境,第十五代掌门刘合浦,革命先烈刘晓浦、刘一梦,上至老母,下至刘增韵、刘增易一代年轻人,都在冲突中做出了符合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戏剧逻辑的决断和选择,情节颇富戏剧张力,环环相扣,动人心弦。该剧荣获多项荣誉,确属实至名归。

戏剧是综合舞台艺术,是系统工程。越是好戏,越是优秀剧目,越是要尊重艺术的规则与规律,越需要把功夫做足,把结构和细节都做好,不留遗憾和死角。《燕翼堂》是一部完全有可能成为山东省京剧院“压舱石”保留剧目的新作,但在舞台美术设计方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硬伤”,建议创排人员将这不大不小的“硬伤”改正过来,从而使这部优秀剧目更加完美。

那么“硬伤”究竟何在?就在“燕翼堂”这块大匾上。剧情交代,鲁南望族刘氏以耕读传家、忠厚仁德家风,获乾隆皇帝御赐匾额“燕翼堂”。然而,舞台上“燕翼堂”的大匾用的是电脑字库中的书法行楷美术字,而不是乾隆字体。虽然使用电脑字库字体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如果使用乾隆字体应该更加符合剧情介绍,要不然令人难免有时空“穿越”之感。我想,即使没有当年“燕翼堂”照片等资料作为参考,乾隆皇帝的字也到处可以寻见,集其墨宝“燕翼堂”三个字,制作出符合舞台效果的匾额,应该并非难事。

书法与京剧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之间可以相映生辉,也可能会由于一个小小的疏忽,而造成违和感。这也表明,从导演到舞台设计者,在懂京剧的同时也要重视书法。书法的字体,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换一个风格可能就不是那个味儿。创排人员可能将目光主要聚焦在京剧方面了,毕竟剧目的打磨制作并非易事。等到剧目成形了,演出效果不错,甚至超过预期,深受观众喜爱,观众被剧情吸引,可能大都没有发现这一个不大不小的“硬伤”。

但是,这个“硬伤”和疏忽实在是不应该出现。且不说这件事是出在孔孟之乡的山东,让人觉得更加不堪忍受,单说这个“硬伤”与疏忽,并不在别处,而是出现在与剧名同名的大匾上,这个大匾又贯穿剧情始终,一直在舞台比较显眼的位置上,就值得引起注意。

衷心希望广大同行以更加虔敬认真的态度对待艺术,同时也衷心希望,指出这一点,不被误解为吹毛求疵。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得包括京剧在内的戏曲行业越来越好,也使得包括书法和京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