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以辩证观念推动新时代文艺发展

2023-05-22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胡燕春

新时代新征程,对文艺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视野上谋划文艺工作,深刻把握文艺发展的规律,有效促进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时代文艺的初心使然。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是我们在推进新时代文艺工作时应该具有的辩证观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新时代文艺要始终把服务人民视为自己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人民生活中汲取高尚的情思与健康的审美理想,以更多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观察历史不难发现,一切轰动当时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它们经久流传而成为经典,都是因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都是对人民生活风貌的真实摹写、对人民精神品格的生动反映、对人民思想情感的传神表达、对人民利益意愿的深刻体察。这决定着,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人民性在文艺全部特性中居于统摄地位,内在于思想性、艺术性、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之中,并支配着文艺的发展。

新时代文艺的人民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理解:一是人民需要文艺。在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必然需要新时代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更讲格调、品位,更注重情怀、内涵,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二是文艺需要人民。要牢牢把握住人民性的价值取向,这是文艺存在之本。文艺脱离了人民就会误入歧途。必须始终扎根于人民当中,以心系人民冷暖、反映人民心声为己任,从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文艺之树才能保持枝繁叶茂、长盛不衰。三是文艺要热爱人民。文艺为人民立传抒怀的初衷,决定了其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取向,故文艺家的情之所至、爱之所趋、心之所向皆为人民。四是要把人民作为文艺的鉴赏家和评判者。需将文艺是否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是否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水平,是否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作为评判其优劣的标准。

文艺创作要充分彰显人民性,致力于激励人们永葆昂扬奋进的进取精神,坚定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二、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对于好的文艺作品而言,“一切都是思想,一切都是象征”,是思想之光与艺术之魅的互相辉映。只是一味强调思想性而完全忽略艺术性,文艺将不成其为文艺;相反,一味强调艺术性而完全不顾思想性,文艺只会华而不实、徒有其表。故而,新时代文艺必须坚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要取得成功,既要思想精深,又要艺术精湛,致力于启迪思想、振奋精神与愉悦身心,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任何沉湎于艺术技巧的卖弄,或是迷狂于思想虚无、价值缺失的神秘书写,都是不可取的。

新时代文艺要把握好艺术性。必须尊重艺术规律,坚守审美理想,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同时积极吸纳各国美学营养,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需在作品的情感意象、形象塑造、语言锤炼、结构营造等方面精益求精,充分彰显艺术之美,给人以莫大的审美愉悦。

新时代文艺更要把握好思想性。中国素来推崇文以载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等说法都提倡文艺作品要思想纯正、志向高远。实质上,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是其创作主体基于自身对人情世故、世界万物的体察而创造出来的。创作者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作品便呈现出对应的思想情感立场。创作者只有追求思想的深刻、价值的恒久,其作品才能探测出社会、人生与世界的真谛。对于新时代文艺来说,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是文艺鲜活的灵魂,要通过其自身非凡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来,才能更好地抵达人心。“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新时代文艺要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把爱国作为不变的情怀,从而广泛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三、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

文艺既要善于观察和摹写时代,又要善于把握和再现历史。新时代文艺坚持“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之深厚历史文化观,必然要求其时代性与历史性互相统一,“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从而真正体现正视时代与尊重历史的辩证统一。

把握好时代性,方能找准新时代文艺的坐标。遵照“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发展规律,从所处时代获得内容和形式,反映时代风貌、展示时代精神、引领时代风气,为时代发展提供精神滋养与前进动力。新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要因应伟大时代脚步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不断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吹响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号角,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书写时代伟大成就、讴歌时代伟大变革。

把握好历史性,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的来路和去处。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往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达到艺术认识历史与现实的目的。既坚持古为今用,又不泥古拘方,要在检视历史文化遗产基础上,继承历史文化中的宝贵财产和积极成果,激发文艺创作的更多灵感。历史的文艺化,不是对历史的戏弄,而是要敬畏历史,绝不允许亵渎英雄,更不允许随意地消解历史,要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历史与当下的关联中,获得一种更加深邃的视野,对现实生活进行更为复杂的观照。

四、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推进,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的确,全球市场的出现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由此,深入发掘民族文艺的独特个性,摒弃自身的消极因素,极力汇入世界文艺发展洪流,成为各国文艺竞相发展的共同选择。新时代文艺要坚持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大文化观,主张既不盲目排外,亦非以洋为尊,而是立足本土、吸收外来,不断“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推动文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通互融,在变动不居的世界文艺舞台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文艺要凸显民族性,弘扬中国精神。不论是诗经、楚辞、汉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抑或《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等英雄史诗以及各具风情的民族歌舞,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创造力和辉煌成就。新时代文艺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凸显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新时代文艺创作要把握好世界性。文艺是各国人民交流的重要媒介,“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新时代文艺融通中外,以更好发挥其对话世界、沟通民心的作用,推动建设人类共同精神家园。因此,新时代文艺要保持勇立世界文化潮头的进取之心,推动中国文艺更好面向世界发展。通过与各国各民族文艺的互学互鉴,萃取世界优秀文艺精髓精华,更好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助推人类文化繁荣、世界文明进步,同时在开放的世界文化市场赢得更大竞争力。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