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小戏切莫“脱离生活找不着影儿”

2023-11-2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苏锐

前段时间观摩几场小戏展演,感慨颇多。演出前,抱有太多希望,认为纵然不是个个精彩,至少半数以上是值得欢喜或者落泪的。几场看完,希望变成失望,演员表演水平参差不齐,选题立意和表达方式更让人雾里看花、捉摸不透。

比如一部展现乡村振兴的小戏,本意是通过在外游子回乡的视觉触动,反映村庄的巨大变化,但是具体演出却让台下观众“如坐针毡”:在外游子变成拿腔拿调的异类,离家才几年回乡便迷路……类似细节交织在一起,让这部小戏似乎变成四不像的东西,让人摸不清创作排演人员到底要表达什么。

能精准把握时代特点、拿捏观众的审美心理,是小戏的关键优势。虽然时间短、角色少、道具简单,但是小戏能通过一件件小事、一幕幕场景,深刻反映生活的面貌,让观众产生共鸣,报以掌声,心灵思想获得触动。

打动人,是评价一部小戏合格与否的最基本的门槛。目前看,很多小戏还无法迈过这个门槛。而之所以无法打动人,跟创作团队不了解某个群体的生活有直接关系。

有的创作者提起乡村,就想到俏皮话、土衣裳、养鸡喂羊。他们没有看到当下农村的发展新貌,不知道村民也在刷短视频、看直播,欣赏跟城市人一样的精神大餐。有的创作者习惯于“自我设限”,还没开始创作,就将人物套进角色模型:只要是驻村干部,一定是“抛家舍业”“目光远大”“永远正确”;只要是被拆迁户,一定是“胡搅蛮缠”“大喊大叫”“蛮不讲理”;只要是致富带头人呢,一定是“家人反对”“村人笑话”“坚持不懈”……

舞台角色的“皮影化”,让观众看到的不是活生生的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情感交流的触动,而是生搬硬套地讲述、灌输。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每个人有切实的感受。同时,每一个时代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回避不了,也掩盖不住。小戏当然是讴歌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给人美的享受。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吸引民众先坐下来观看。而吸引大家坐下来观看的前提,就是创作人员要拿出真诚的态度,实心实意去讲好一个故事,讲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故事,而非“脱离生活找不着影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