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亮点和增长点

2024-03-13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宁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文化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8.9%。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2023中国演出票务行业研究报告》也指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演出市场票房收入达到315.40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幅达84.2%。虽然,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艺术演出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但是,仍然面临政府资助金额低、范围窄、设限多,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不足,艺术普及对文化消费的刺激作用不明显,艺术与科技融合还不够等问题。为此建议:

图为国家大剧院内景。资料图

加强政策引领,以文化惠民带动消费热情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出台常态化扶持政策,设立支持表演艺术发展的专项资金,通过安排演出场所和演出时段、提供场租补贴、售票补贴等方式,支持具有代表性的演出项目(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等亟待推广的演出项目)。二是加强央地联动,加大对重点原创项目的重点扶持力度,有效缓解文化机构的创作、排演压力。同时,扩大艺术基金的补贴范围、投入规模,支持更多精品演出项目、国际名家名团以更优惠的票价进入演出市场。三是设置税收减免、保费补贴、绩效奖励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表演艺术行业发展,对支持文化项目达到一定标准的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给予支持,构建起“政府-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的文化经营体系。

丰富文化供给,以精品演出焕发消费动力

一是筑牢“精品意识”,精心编排、制作、演绎,丰富演出形式、严控演出质量,做好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激发群众的消费热情。二是坚持“叫好又叫座”,一方面要弘扬主旋律,立足重要时间节点,创作好重大题材、现实题材作品;另一方面要顺应市场需求,创作更多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爆款作品。三是做到“精准施策”,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

图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资料图

深化艺术普及,以全民美育激活消费市场

一是开展高品质的艺术普及活动,全面推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机制,通过公益演出走进社区、医院、学校,让更多人了解艺术、爱上艺术,进一步挖掘文化消费的潜在受众。二是研发美育课程、举办艺术展演等,以“滴灌”方式培养年轻群体,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美育的合力,释放更多文化消费潜能。三是持续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美育协同机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进行美育传播,不断拓宽艺术产品的影响力和全民美育的参与度。

培育新型业态,以多元呈现拓展消费场景

一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上线上云,通过线下录制、线上演播的方式,扩大演出消费群体的覆盖面。二是拓展舞台呈现边界,借助XR、VR、AR等新技术丰富艺术表达,通过“5G+4K/8K”技术优化传播品质,利用全息投影等打造高质量演出体验。三是突破演出空间限制,将表演艺术与旅游业、会展业、娱乐业等有机结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演出项目。多层次开发与表演艺术相关联的衍生产品,把新业态、新产品、新样式与新消费有机融合,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亮点和增长点。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