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民歌 >

寻根追魂,让山西民歌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2021-08-05 发表|来源:人民网|作者:朱紫阳
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学习山西民歌。朱紫阳 摄

“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寻你来,啊哈呀呀呆……”

《桃花红杏花白》《走西口》《串门门》,这一首首对于每个山西人来说都耳熟能详的民歌从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的剧场中传出。在经过几天的山西民歌学习后,7月30日下午,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与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开展了民歌交流教学汇报,这也是中国音乐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山西民歌采风调研的最后一站。

小剧场里,演员们教学和交流的热情高涨,这既是切磋也是互相学习。在此之前,由中国音乐学院师生一行41人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抵达山西河曲县,对当地民歌及二人台艺术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风调研。

河曲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素有“鸡鸣三省”的美称。2006年,河曲民歌、二人台被双双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至2013年,河曲县连续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北方民歌之乡”的称号。

“河曲是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地,文化底蕴丰富浓厚。山西民歌高亢嘹亮叙事性强,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第一次来到山西省的中国音乐学院2020级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关诺敏表示,山西和陕西的民歌在风格上有一些相同之处,原先区分不是特别清楚,这次来采风的第一个收获就是对两省民歌的界定。

“之前在学校中对山西民歌也有学习,但是个别的一些咬字发音和对于歌曲细节上的把握还是不够准确,在这次的学习交流中体会到要注重文化本土的味道,不要一味追求用声技术和方法上的提高,更多的应该是对方言韵味的把握和对歌曲内容中情绪的真诚流露与表达。”关诺敏说。

本次的民歌采风调研队伍是中国音乐学院于今年暑期支持的十余支社会实践队伍中规模最大的一支。在几天的采风调研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教授张天彤教授感受颇深:“山西是一个着有非常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的地方,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积淀,而且形式多样。”

作为传统音乐文化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歌蕴含着一切民间艺术的根和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非常完整的、原汁原味的传承保留下来的民歌数量已经特别有限了。张天彤认为,只有扎根民间,深入基层,在寻访民歌的老艺术家、民间高手的过程中,才能学到民歌的真谛。

在今年7月21日至25日,张天彤已经带着另外一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前往青海省互助县举办“中国民歌赏析会”公益演出、采访花儿歌手、寻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革命历程等系列活动。

“未来的民歌传承主阵地是在高校,传承的方式一定是民间和高校双向互动联袂合作的传承。”张天彤认为,学习民歌要注重寻根追魂,只有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所学,才能使传统音乐文化在保留精粹取百家之精华的基础之上随时代发展,不断给民歌注入新鲜活力留下时代印记,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