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民歌 >

《想亲亲》及地域文化的符号化呈现

2023-05-17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霜枫酒红

被称为“史上最热”的2023年“五一”假期里,大同的景区景点迎来如潮的游人之时,大同大剧院也以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是时隔多年后《想亲亲》的复排与观众再度见面,尤其是在大同市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之际与观众见面,自然让公众的期待超越了一部舞台作品本身。

 

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以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分为《打樱桃》《挂红灯》《蒸喜糕》《拜天地》《闹洞房》《走西口》《故乡情》《尾声》等场次,把恋爱、娶亲、忙婚、喜宴、洞房、离别、团圆等极具爱情标识和民俗特征的内容贯穿起来,在讲故事之际完成了塞上风俗画的上演和地方文艺价值的展示。艺术是审美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应该说,《想亲亲》扎实地用大众化的艺术手段完成了对地方历史、风俗民情和人文之美的“掌握”,也让观众在欢笑和陶醉中获得了审美享受和人文认知。

仅就故事结构而言,《想亲亲》的脉络简洁明了,人物“钱贵贵”“二妹妹”都是符号化的存在,以他们的人生历程支撑起舞台光与景、声与乐、歌与舞、戏与曲的融会贯通、交互生辉,使整部作品以饱满的艺术质感丰盈观众的感官体验、唤起观众的审美激情,从而让观众获得比较一致的文化认同和城市印象。走出剧场、离开大同,观众还可能回味独特的曲艺、舞蹈、戏剧等表演形式,继续体味浓郁、朴素的力量之美。或如美学家普列汉诺夫所言,“最大的美正是在于真实和朴素”。

在全民的假日里看过《想亲亲》,不少人会将其与各地的文旅演出剧目相比较,从《云南映象》《印象丽江》《四季周庄》到《坐妹》《只有河南》《再回延安》等。国内的这些创意性的作品在题材和表现上各有侧重,但都是从当地的历史文化渊源(包括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俗等)中提取表现因子,力求体现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都跟随时代潮流表现方式得力、投资运作都紧贴市场方向和国家政策。最终,这些作品成为了地域文化的舞台化符号,成了代表性的文旅消费产品,甚至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在实现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当我们《想亲亲》和《云南映象》《四季周庄》等文旅市场作品放在一起观察时会发现,它们都精准地从当地的历史文化渊源中找到了故事内核。《云南映象》源于彩云之南的这片红土地,是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表现和深情礼赞,并且有着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四季周庄》弥补了江南水乡大型旅游演出的空白,理论上其他水乡也可以模仿,但是周庄首创性无疑奠定了《四季周庄》在水乡大型旅游演出市场的地位和权威。《想亲亲》将丰富的大同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元素整合到剧中并实现了悦目的表现,虽然不是沉浸式演出,但以出色的艺术策划和整合而绽放出特别的艺术姿彩,给观众以非凡的艺术享受,应该说可以担当旅游演出之任。

2023年“五一”假期的“史上最热”现实再次说明,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是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当下,公众的审美观、需求观已经随着网络的普及、快餐文化的流行而悄然变化,公众需要在轻松休闲中获得文化享受。《云南映象》《四季周庄》等现象则说明,文旅消费早已进入了新时期,一个城市的文旅供给如果不升级的话将很难适应消费需求,甚至会在公众用脚投票的过程中而落败。

回顾这些现象级的文旅演出,严格地说,无论是《云南映象》《四季周庄》甚至包括《想亲亲》都没有明确的剧情,而观众也不需要复杂的剧情。因此,呈现在舞台上的是文化意象,它们与传统的歌舞剧、话剧等有着明显区别。这些作品都是致力于把当地传统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机地放置到现代审美视野下,重新进行拆分、整合进而呈现出一种在地性的生活现象,表达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的价值观念。另外,这些演出表达的文化意象都相当地抽象和简略,不给观众传达任何精神上的负担和压力,而是让大家在视觉、听觉刺激中得到心理快感、审美愉悦。

“五一”假期过后,公众还会踏上旅程,文旅需求将持续多样化。如此大背景之下,舞台艺术无疑会有更多的呈现机会,追赶文旅大发展、适应艺术繁荣潮流,催生更多的品牌演出已非为文旅市场锦上添花,更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