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民歌 >

山西民歌“放风筝” 凝结深厚民族情感

2023-08-04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王斐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著名诗作《村居》,说的是春日里草木萌发、清气升高、微风吹动,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在历史悠久、浩如烟海的山西民歌中,有一类民歌“放风筝”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们是山西人精神寄托、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风筝起源于我国,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南方叫“鹞”,北方为“鸢”,故有“南鹞北鸢”之称。我国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在《韩非子·外储说》中有载:“墨翟居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至唐代,风筝逐渐从宫中传入民间。喜欢风筝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古诗,如唐代诗人唐采的《纸鸢赋》、司空曙的《风筝》等;宋代陆游的《观村童戏溪上》、寇准的《纸鸢》等。到了元代,随着我国戏剧艺术的日趋成熟,与风筝有关的戏剧作品逐渐产生,如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绯衣梦》。明清时期,放风筝的习俗在民间更为盛行。明代文学家徐渭不仅画了大量的《风鸢图》,还写下三十余首关于“风筝”的题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村庄女儿竞鸢嬉,凭仗风高我怕谁”等。此外,清代还有孔尚任、曹雪芹的《风筝》,杨仲愈的《美人风筝》,陈长生的《春日信笔》等作品流传于世。与此同时,在明清市井世俗文化中放风筝也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喜爱,“放风筝”的民歌也随之产生。这类民歌常借“风筝”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人们玩耍时的各种情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山西各地传唱着许多风格不同的“放风筝”,它们有的以“放风筝”为名,有的则因表达的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晋南运城称《姐妹踏青》、闻喜称《观迎春》《观景去》、平陆称《灯歌》、翼城称《姑嫂观灯》、襄汾称《当皮袄》《上天桥》;晋东南沁源称《劝丈夫》《难过年》《游百病》《拔葱》《咱们胜利在眼前》等;吕梁文水称《摘黄瓜》、左权称《卖扁食》等;晋西北定襄称《摘花椒》、大同称《扇子计》、阳高称《生娃娃》、河曲称《绣麒麟》等。

山西民歌“放风筝”所唱的内容较为广泛,大多表现比较欢快、喜悦、柔丽的情绪。归纳起来主要有表现姐妹外出放风筝时各种情趣的,如太原民歌《放风筝》、左权民歌《放风筝》;描写青年男女游玩时着装打扮的,如侯马民歌《放风筝》、闻喜民歌《观景去》;还有借“风筝”叙述历史故事的,如阳高民歌《放风筝》等。

山西民歌“放风筝”的曲调多为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常在宫、商、角、徵、羽的基础上组成,徵调式较多,宫调式次之,偶有羽调式,有些地区也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很少出现变徵。尽管山西民歌“放风筝”与中国汉族传统民歌基本音构成相同,但由于音程关系的不同,所呈现出的音乐色彩也不尽相同,常常给人以轻松、优美、婉转、舒畅的感觉。这类民歌若从体裁上加以区分,主要分为小调和秧歌,而秧歌在左权“小花戏”和“灯歌”中较为常见。

山西民歌“放风筝”的歌词没有固定的字数限制,每段格式基本以三句为主,如襄汾民歌《上天桥》:“正月十五锣鼓敲,姊妹二人上了天桥,天桥搭得高”。三句词有时唱三句曲,有时唱四句曲。三句词后,往往有衬词句和重复句构成五句、六句式结构的歌曲。衬词句常由“哎咳哎咳哟”“啊哈啊哈哟呀咳呀么”等组成,大大增强了歌曲的抒咏性,如黎城民歌《放风筝》:“三月里来是清明,咱姐妹二人去踏青,捎带着放风筝。(哎咳哎咳哟)捎带着放风筝。”随着曲调的起伏、音乐的跳动和乐思的发展,歌中的衬词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歌曲诙谐、风趣的情感,还将其推向了高潮。衬词往往与音乐结合才能充分表现它的意义,民歌中的衬词是音乐表现意义重于文学表现意义的一种特殊成分。衬词由感叹词发展而来,常被有机地运用到民歌完整的艺术形式中去。如原平民歌《放风筝》就加入了丰富的衬词予以修饰,请看:“二月(你这)里来(哎咳哟)阳气往上升(呀么噢哎),抬起(你这)头(哟哎咳)来观分(哟嚎哎咳)明(哼哼)……”衬词的运用使这首歌曲变得更加秀丽活泼,别具韵味。

“放风筝”在中国传统民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表达了多数人想表达的相同或类似情感。人们用民歌反映现实生活和内心情感时,也常会按照他们的审美习惯来选择表达这一特定内容的歌唱形式。山西民歌“放风筝”就从一个侧面集中展示了人们“心情愉悦”的主题,春季外出踏青的背景,恒定的体式、“加垛”的腔词、抒情叙事兼而有之的基调,构成了这类民歌歌唱形式的诸要素。百余年来,“放风筝”余响不绝,原因就在于此。当然,民歌历来就有一种适应生活,从生活汲取营养的本能,也即按照生活的要求不断改变自身的可塑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对新时代山西民歌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希望。山西民歌“放风筝”是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情感、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自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推进我省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自信自强,升华山西民歌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对山西民歌“放风筝”中向上向善的精神内涵及潜在基因进行深挖,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力量。乘着春风,伴着花香,随着风筝飞鸣,让山西民歌“放风筝”的歌声也在丽日蓝天下徐徐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