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繁峙秧歌 >

繁峙大秧歌:由地摊搬上舞台的山西非遗剧种

2021-03-2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晋戏宣

繁峙秧歌,也叫奋地秧歌、大秧歌,是山西独有的地方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西晋北繁峙县境内及其附近地区。繁峙秧歌气氛热烈、曲调浑厚,为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2006年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繁峙秧歌由民歌和歌舞发展而来,初期的繁峙秧歌活动大多于节日、庙会和农闲之时在广场上演出。繁峙秧歌是在民间小调和社火秧歌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取北路梆子、晋北道情、耍孩儿以及民间乐曲等艺术形式的精华,逐步发展完善起来,至今仍存留有演变过程的痕迹。尤其它的唱腔融汇了多种类型戏曲唱腔的形式,为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1956年10月1日,繁峙县政府把流散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正式成立了繁峙秧歌剧团。解放前,繁峙秧歌一直没有常年活动的班社,农闲时,艺人们自由组合,聚班搭伙,沿村串乡唱戏;农忙时,各自回家务农;到了冬天,便以“座坊”的形式传艺排练,准备来年进行演出。繁峙秧歌以其深厚的生活底蕴与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表演,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喜爱。

繁峙秧歌早期阶段,上演的剧目大部分是一些滑稽搞笑的具有民间情趣的生活小戏,如《打灶君》《安瓜》《瞎子观灯》《打瓦罐》等。这类小戏情节简单,载歌载舞,较多保留了地摊秧歌和故事秧歌的特点。如《安瓜》写老两口去地里安瓜(农活,指用土压瓜秧)的前后经过,两人边走边唱,有问有答。

繁峙秧歌的剧目现存129个,其中传统戏剧目占多数,有109个,包括生活剧、历史剧、神怪剧、公案剧四类。它多从家庭、社会生活方面提取素材,通过简单明了的情节、质朴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演,来展示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因此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