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壶关秧歌 >

山西红梅秧歌剧团停演30年后再登台

2017-03-17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杨渊 邹文姣
壶关秧歌《打酸枣》

锣鼓铿锵,弦乐声声。3月12日,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大山南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秧歌剧演出正酣。十里八村的村民把舞台围了个水泄不通,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叫好声,这是壶关县红梅秧歌剧团下基层演出的一幕。

壶关秧歌唱腔优美,曲调婉转,被群众称为“太行山上小黄梅”。1960年10月,壶关县秧歌剧团正式成立。可惜的是,剧团在“文革”期间被迫解散。1975年,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下,壶关秧歌二度重组,但因市场经营不善,最终偃旗息鼓,至今已停演30余年。近年来,国家大力保护地方戏曲,壶关秧歌先后成为山西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组秧歌剧团、传承优秀文化成为不少人的心声。2016年8月,在壶关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壶关秧歌情有独钟的壶关县民营企业家郭振方筹资300余万元重新组建了壶关红梅秧歌剧团。剧团特聘原壶关县人民艺术剧团、原红梅秧歌剧团的艺术工作者负责管理、教学、演出,使壶关秧歌重新出现在人们视线里。

壶关秧歌原名社火秧歌,约兴起于1851年至1875年(清咸丰、同治年间),始为打地摊演唱。这种演唱以梆板击节,所以又被称为“地圪圈秧歌”和“干板秧歌”,之后逐渐形成集歌舞、演唱、音乐等为一体的演出形式,具有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演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