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晋北道情 >

神池道情,不变的家乡味道

2018-05-14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张红斐

我的家乡在忻州神池县,神池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的交融地带,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韵味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道情,家乡的道情文化以其传统的儒道观念,改变着神池人的思想,增强了家乡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了家乡的传统味道!

我的父亲母亲演奏神池道情20多年,因此我从小受道情文化的耳濡目染,和父母一起感受着道情里所表达的思想,体验其所富有的有趣灵魂。道情戏中有很多教化戏都有神鬼内容,这种理念是至高无上的神,这也起源于至高无上的地方名字——神池,这一名字的由来也是有一定传奇色彩的,古传,“有一女子无婚而生双龙,龙子腾空而去,龙母亦不见,但见其羊水渐涨,遂成西海子,亦即神池由来也。”于是人们将其称为“神仙生存的池子”,当然,事实还未真正得到考证,然而这一名字却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圣洁,就像是道情里的圣洁韵味。道情是传播道教教义的产物,它通过幽默、诙谐的唱词,传播一种积德行善的理念,也可以说是正能量。比如,道情中的《送枕头》是劝妇贞洁。还有很多传播道教的神鬼戏道情,也间接传播行善理念。其次,家乡的道情也汲取了山西北路梆子的音乐,吸取了民歌中的营养,进而将曲词“说唱化”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素有“七弯八转”之称。

如今神池道情又成立了百花道情剧团,我的父母也属其中,他们经常下乡演出,或者出入于晋西北各县,用这些道情戏配以时代内容,来宣传家乡的一些工作成就,这就是家乡道情音乐的长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神池道情中的《神池颂》,通过道情说唱的形式将神池发展现状用曲词表现了出来:“神池政府为民想,为民想;铺开致富千条路;风力发电已起航;绿宇品牌占市场;创卫工作进展畅”,短短几句词却用“七弯八转”之调演绎了足足几分钟,曲调婉转流畅,富有家乡传统魅力!他们在这一剧种中又发明了很多小戏,如《夸月饼》《情系道情》,这一创造是许多剧种不能比拟的,它的曲调符合晋、陕、蒙一带居民说话的标准和欣赏标准,它的道白不是梆子戏中拉长磨短的程式化,而是一种“说念”,更接近于口语,但又是艺术化、富有大量内涵、高难度技巧的口语,这种说唱道情音乐更易于让人熟懂,而广为传播。

由于从小跟着父母混迹于道情剧团,于是也就知道了家乡道情的伴奏乐队的划分,父亲从事于文场,主要是笛子、二胡、还有唢呐,我常常会听父亲为《画龙点睛》选段进行唢呐伴奏;武场中则包括一些鼓板、大锣、细鼓等,随着时代变化,如今加进了笙、电鼓等中西乐器,营造了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而母亲则是在道情戏中扮演演员,演绎各种不同戏中人的生活和角色,如《醉陈桥》《玉莲泪》《访白袍》。

总之,家乡道情以它淳朴、清新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魅力获得了山西北部地方人民群众的喜爱,这枝古老的戏曲艺术之花,成为我家乡的标杆象征,让人们共同领略着颇具韵味的文化传承魅力,是家乡不变的传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