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临县道情 >

《大河古镇》讲述黄河上的晋商故事

2020-06-19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谢永峰

临县碛口是黄河中游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历史上,碛口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黄金水道,西接陕甘宁内蒙古,东连晋京津,成为连接东西部经济、文化的重要枢纽,成为商旅往来、舟楫上下之要津,从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水旱码头。近代由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的蓬勃发展,到上世纪50年代,碛口古镇逐渐衰落。近年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兴起,碛口这个历史文化名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吕梁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深植吕梁大地,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创排了以舞剧《吕梁英雄传》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剧目。这次该团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申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创作了临县道情戏《大河古镇》,用古老的道情艺术,讲述晋商传奇,传播黄河文化,向人们诉说黄河古镇留传的感人故事。这也是吕梁民间艺术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具体举措,也是积极响应山西省委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游强省,挖掘晋商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的生动实践。这对推动吕梁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当地文化扶贫、精准扶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剧与以往晋商题材剧目的最大区别在于,艺术再现了晋商休戚与共、共存共荣的合作精神和包容胸怀,也向世人揭示了碛口兴盛200多年的奥秘。近年来,创作的晋商题材剧目众多,晋剧《王家大院》讲述的是晋商家风家教的传承,晋剧《日升昌票号》彰显的是晋商的创新精神,讲述的是票号起源和汇通天下的故事,而由我省著名编剧赵爱斌、王辉编剧的临县道情《大河古镇》呈现的是黄河古镇上的商埠文化,展现的是晋商的开放精神。

辉煌五百年的晋商曾雄踞明清十大商帮之首,纵横欧亚九千里,富可敌国,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参与者。山西由此号称海内首富。临县碛口就是这些商路上的一个商埠,是远近闻名的“晋商西大门,黄河古码头”,晋商活动的“小都会”。碛口之名,最早见于《隋书》,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要塞。清代以来,碛口由于商埠重镇地位,由永宁州与临县共管,咸丰初年,汾州府通判驻碛口,设三府衙门并厘税局。民国年间,碛口由离石、临县共管,区公所都驻在黑龙庙。在其兴盛的200年间,碛口人烟辐辏,船泊叠岸,驼铃不绝,河套地区和归化平原产的粮食、胡麻油及口外的皮毛、盐碱、甘草、药材等货物,沿着七百里黄河水路,源源不断由托克托城或包头顺流而下运到这里,再从这里用骆驼、骡马驮运到全国各地。据记载,活跃在碛口的晋商,兴盛时达400多家字号,大字号的老板或坐庄的大都是外地人,有孔祥熙的“祥记烟草分公司”,有高平人开的分金炉,有祁县乔家开的票号。民国初年所立《重修黑龙庙碑记》记载,本镇施银商号有351家,可见其繁荣程度。

这是一个发生在黄河岸边的晋商传奇故事,这是一个讲述临县碛口古镇修建的动人故事。《大河古镇》是以《碛口志》上记载的生活在清康熙乾隆年间的西湾村富商、碛口建设者陈三锡为素材创作的。陈三锡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幼年入塾,苦读经书,乡试不第,投入商界,是一代儒商,有追求有抱负,是碛口建设的灵魂人物。该剧是在历史事实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艺术想象而创作的传奇故事,艺术再现了陈三锡的感人事迹,歌颂了陈三锡与人同心、与国同德的休戚与共精神,颂扬了晋商“富则兼济天下”的高尚道德境界。

全剧由序、嫁女、洪灾、院夜、晒银、血鉴、尾声七场戏构成,故事流畅、跌宕起伏。清朝康熙年间,大雨瓢泼,黄河及其支流湫河泛滥,临县商贸重镇侯台、曲峪被水冲垮,商民灾民涌向受灾较轻的碛口古镇。是倾尽财力救灾,还是保全财物顾自家的商业?面对家族的压力,面对商民灾民的期盼,碛口富商、商会会长陈三锡陷入两难境地,经过艰难的抉择,他毅然舍小家顾大家,汇集人力资源,携手三镇商民灾民,共同振兴碛口商贸,打造连接华北西北的水旱码头,留下了一段“公序良俗,民间养育”的佳话传奇。

剧中主人公陈三锡与侯台贺喜旺、曲峪宋有民,与兄弟陈三多构成两对主要矛盾冲突。与商家的竞争是辅线,与兄弟的矛盾冲突是重头戏,兄弟情血浓于水,是各顾各,还是救灾,这矛盾焦点,祸起萧墙,分家单过,让陈三锡陷于困境。如何赈灾,如何重建,在灾害面前彰显陈三锡的家国情怀,与兄弟携手、与众商家携手再建古镇,重现商贸重镇辉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晋商长期兴盛不衰的原因。

该剧的一个亮点,用临县伞头艺人串场。说书人陈长寿既是串场人,以旁观者身份,用古朴的三弦说唱串联剧情、解析剧情,出人意料的是,他又是剧中人,陈三锡本家长辈,用亲身经历启发教育陈三锡的弟弟陈三多,让他放弃私利,放弃前嫌,共同救灾,共建商镇。伞头艺人以点带面,贯穿剧情,使剧情更加流畅,人物更加生动,将宏大叙事与细腻情感相融合,突破了地方小戏的局限,用道情戏展现厚重的历史故事。

全剧人物虽然众多,但性格迥异,活泼生动,尤其是金小毅、梁忠威、牛建伟、李莉芳等一批表演艺术家加盟,不仅塑造了风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更为该剧增加了看点和色彩。冯斌饰演的主人公陈三锡沉稳大度,坚韧不拔、慈善宽容,有远见和谋略。薛夫人知书达礼,贤良淑德,顾全大局;金小毅扮演的陈三多,其表演风格靠近三花脸,典型的妻管严、怕老婆,自私自利,心眼小,因少时无父母之爱,缺少管教。李香勤扮演的葛笨泼辣,心直口快,可爱可恨,爱挑事,计较,充满喜感。陈三锡之女陈春燕,既要照顾父母家,又要照顾丈夫家,内心充满矛盾。小生贺学仁是陈三锡女婿,曲峪贺喜旺儿子,也想乘机在混乱中分得一杯羹,捞点家财。

全剧风格,回归戏曲传统,追求自由空灵,景随人移,充分依托时空假定性进行呈现。在音乐设计上,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追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有浓郁的地域乡土气息,又清爽活泼,欢快明朗。舞美设计力求在“小制作”中体现拙朴、雄浑,在简约中体现凝重、厚重之感。舞台上的三层大院分为上、中、下三个表演区,下院延伸至乐池或观众席;中院为主表演区;上院是搭建在中院之上的一排窑洞与回廊,一方面体现了碛口依山而建、院院相通的建筑特色,另一方面也为演员分区表演提供空间。演出中利用现代LED大屏,打破舞台局限,再现时空变化,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剧中还充分展示了临县豆腐、黄河鲤鱼、伞头秧歌、三弦古书等民风民俗,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又领略了绵绵吕梁千山万壑的特有民俗风情。

该剧刚刚搬上舞台,假以时日,在演出中不断打磨必将更趋完善,必将为宣传吕梁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系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创作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