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上党落子 >

如何将地方戏曲渗透到幼儿生活中

2021-10-09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亚平 申云玲

幼儿的学习基于生活,生活中的知识最容易被孩子所理解和接受,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

潞城是文化之乡,戏曲之乡,也是“上党落子”发祥地之一。2007 年,潞城“上党落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潞城对外的名片之一。出生在潞城的孩子,自小就拥有可以在家门口看大戏的优越条件。为传承和发扬潞城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地方戏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之中,使幼儿能够关注戏曲表演,对戏曲产生兴趣,长治市潞城区府前幼儿园积极利用地方资源,最大程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地方戏曲——上党落子,感受戏曲艺术之美。

一、在校园里看戏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戏曲进校园”是我园为幼儿安排的一次近距离感知戏曲活动。平时只能远远地看,当幼儿得知可以在幼儿园看大戏时,个个兴高采烈。整个活动过程,幼儿从化妆、表演、介绍到卸妆,全方位地进行了观摩欣赏,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这种近距离感知,将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在无形中进行传递与普及,增进了幼儿对家乡戏曲文化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心和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在画纸上表现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艺术领域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和素材。”

“戏曲进校园”活动结束后,幼儿对脸谱、服饰和头饰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随之在网上寻找相关的图片、材料投放到区域当中,借此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创作的积极性。

如穆桂英这一角色的服饰和头饰,在了解其名称及造型特点后,他们想用美术形式表现旦角包头和七星额。可是选用什么材料能够体现呢?幼儿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决定用推泥的方式制作七星额,将彩泥平推成圆片状,分三层从大到小,让平面画产生立体的效果。尤其穆桂英挂帅时穿的女硬靠,幼儿尝试用画笔表现这些图案,穆桂英的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

再如,净丑行当中脸谱的颜色花花绿绿,与生旦的脸谱有着很大的区别。幼儿分别使用水彩、水粉、油画等不同的颜料尝试描绘,感受戏曲文化的同时,也从中发现了几种颜料的不同特点。

三、创造骑马游戏

心理学理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模仿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模仿冲动,接触戏曲的过程中,模仿行为同样存在。

戏曲中,“一桌二椅”便能让人置身于特定的场景中。一条马鞭,既能借助动作细腻地表现上马时的步骤,又能体现出策马扬鞭的样子。幼儿的游戏中,不少与骑马有关,戏曲中的骑马动作,也同样是他们游戏的题材。没有马鞭,就寻找长短合适的小棍,用手工纸制作穗儿,用线绳缠绕固定,嘴巴做乐器,抬腿上马拉缰绳,看前方,走……幼儿三个一组,五个一群,不时变换各种队形,时而慢走,时而快跑。

四、创编学戏儿歌

《指南》语言领域指出:“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教师可鼓励幼儿依据故事内容创编儿歌,“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潞城区女孩亮相长治春晚——戏曲小明星走红”,当我们把潞城区青少年活动戏曲基地的李怡佳介绍给幼儿时,他们不禁为小姐姐的表演所叹服,更被她的学戏精神所折服。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幼儿创编的儿歌非常形象地阐述了戏曲的魅力,以及下一代传承地方戏曲的责任。

莫说娃娃年级小,咿咿呀呀学唱戏。

生、旦、净、末、丑,勾上脸谱美如画。

字正腔圆有魅力,举手投足有涵义。

一招一式见功力,传承戏曲我第一。

五、登上舞台表演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当幼儿接触了地方戏曲后,对于这种舞台表演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满足了他们对神秘舞台的好奇。同时,他们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戏曲的理解。

我们在室内活动区投放了各类戏曲服装,自由活动时间,幼儿穿上服装,去模仿各种台步、手势动作,眼睛跟着手的位置变化移动着,表情也随之变化着,那份热情,让我们为之欣喜。

为了给幼儿提供参与表演的机会,我们在六一节来临前夕,邀请了潞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戏曲老师,把对戏曲兴趣浓厚的幼儿组成戏曲实践班,体验戏曲演员从小练就关于腰、腿、手、臂、头、颈的各种基本功,学习揣摩戏情戏理、人物特征,体会戏曲演员的辛苦,感受戏曲的舞台艺术。比如光练习一个台步,要达到要求,就需要每天特别辛苦的练习。

当然,地方戏曲的精神内涵需要我们认真挖掘,不是简单的操作表象,就能做到很好的传承,要把它们融入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幼儿园需要筛选、甄别,把戏曲艺术转化成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用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有意识地、不露痕迹地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当地戏曲文化的同时,逐步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植根于幼小的心灵中,让幼儿萌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作者王亚平为长治市潞城区府前幼儿园园长;申云玲为长治市潞城区府前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