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耍孩儿 >

记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团长王斌祥

2014-12-28 发表|来源:大同新闻网|作者:佚名

在古城大同,他是家喻户晓深受群众喜爱的著名演员,他活跃在城市乡村舞台30年,塑造的一个个鲜活艺术形象深深走进了观众的心中。

在耍孩儿这一稀有剧种的保护与传承中,他几十年执著坚守,无论是在与他从小一起学习表演,后来一起工作的同伴们纷纷转行,剧种几乎到了濒临灭绝边缘的时候,还是枯木逢春耍孩儿被选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迎来发展黄金期的今天,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一个代表性传承人与剧种共存亡的艺术操守。

在舞台上,他是国家一级演员,多年练就的一身唱念坐打的好功夫令人叫绝;在剧团里,他既是团长、主要演员,又是党支部书记,更是和演职人员们常年在乡下摸爬滚打,一起打通铺、搬道具、同甘共苦的大哥。

他,就是今年11月底刚刚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殊荣,并专程赴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的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团长王斌祥。

1979年,17岁的王斌祥考入了大同市艺术学校耍孩儿班。从此,他和他热爱的耍孩儿艺术就再也没有分开过。30年,1万多个日子,他在艺术之路上苦苦求索,不仅将耍孩儿这一珍稀剧种独有的艺术特色原汁原味地加以继承,而且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使该剧种最具特色的后嗓发声、帽翅功、稍子功、髯口功等绝技展现出更加迷人的艺术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耍孩儿代表剧目《狮子洞》中扮演的猪八戒一角,他演了30年,琢磨了30年,将猪八戒令人又爱又恨的矛盾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将人物演活。在大同街头,经常有群众见了他就高兴地拉住他的手不放,却叫不出他的名字,情急之下脱口叫他“猪八戒”。2008年3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汇报演出中,短短十几分钟的表演,掌声一次次响起,王斌祥扮演的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以生动传神的表演征服了首都观众,征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性传承人,征服了专家学者。

耍孩儿的历史有700多年,拥有“戏剧活化石”的美誉,是一朵璀璨的梨园奇葩。但作为全国仅存的一个耍孩儿戏专业剧团,有着“天下第一团”之称的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命运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王斌祥上任之时,正是剧团跌入谷底的最困难时期。

2002年,在耍孩儿剧团办公场所已成危楼、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后继无人等一大堆问题所困扰,生存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王斌祥走马上任,担任了团长。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冲在前面;同事们泄气了,他给大家鼓劲;一趟趟联系演出单位,一个个解开麻绳般束缚剧团发展的“疙瘩”,一次次找团里的演职人员谈心……“皇天不负有心人”,王斌祥终于带领大伙儿一步步走出了困境。

2003年,耍孩儿积极申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王斌祥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深入应县、怀仁、山阴等大同周边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对耍孩儿老艺人进行了一一走访,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和音像资料,为耍孩儿剧种的整体保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4年4月,耍孩儿剧种被文化部保护中心列入第二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0月,经他多方联系筹集经费,剧团办公场所由原来不足50平米的危房,变成了近1000平方米宽敞明亮、装饰一新的办公楼,剧团的办公环境和排练条件得以彻底改善。

30年的执著坚守,终于盼来了耍孩儿发展的春天。

面对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高度重视的新形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王斌祥又开始了新的思考:“耍孩儿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超越,超越别人,超越自己。”这也正是他带领耍孩儿剧团的演职人员先后赴山东、北京等地演出、不断走出去长见识的原因。

王斌祥认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耍孩儿必然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但国家保护的是一个剧种,而非一个剧团,剧团最终还是要走向市场,在民间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在王斌祥的眼里,谋求一个地方剧种更大的发展,前路犹长,任重道远。为此,2009年7月,他组织全团演职人员对耍孩儿的传统剧目、新编剧目和优秀移植剧目及耍孩儿音乐进行了加工整理,并录制成光盘,使得耍孩儿的珍贵资料得以进一步的保护完善。

多年的艺术实践,不仅使王斌祥继承了老一辈耍孩儿艺术家精湛的表演技艺,而且担负起了保护传承耍孩儿这一古老剧种不断的历史使命。

作为剧种的代表性传承人和剧团的带头人,王斌祥因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曾多次被文化部、山西省文化厅、大同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及大同市文化局等单位,授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二十名优秀青年人才”、“先进党务工作者”等众多荣誉称号,特别是这次他作为我市唯一一位获得全国文化系统最高规格的表彰的艺术家,激动之余更感肩头责任沉甸甸。他表示,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他会一如既往,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把毕生精力奉献给耍孩儿事业的传承、发展和改革上,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耍孩儿艺术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