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耍孩儿 >

耍孩儿:“有腔无术”的咳腔艺术

2015-02-02 发表|来源:大同日報|作者:劉紅霞

“耍孩儿”是流传于大同及周边地区时间最早、影响较大,又极富生命力的“有腔无术”的艺术,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剧种。

“耍孩儿”俗称“咳咳腔”,被称为 “戏剧活化石”。其曲调古朴、婉约、豪放、细腻,充满乡土气息,在笛、笙、管、弦的配合下,优美动听,悦耳感人。其演出形式纯属舞台表演,在唱、做、念、打综合艺术中以舞见长,传统唱腔在一出戏里,基本上是将主曲(平曲子)多次重复演唱,属单曲体的联套形式,旋律委婉流畅,音质浑厚铿锵,便于抒发悲壮的感情。  

耍孩儿戏的唱腔很有特色,它的传统唱法是使用后嗓子,即声音从喉咙后部发出,这一点与佛教声腔比较近似,这种发音法善于表现悲凉的场景。每句唱词前习惯多用“咳腔”,“咳”在词前,其他剧种的“咳腔”一般都在词后,唯耍孩儿的“咳”多在词前。第一句唱词的咳腔有唤起听众兴味之感,第二句唱词前的咳腔,有承上启下作用,既为上句补不足,也给下句做铺垫。这种唱法在戏曲中颇为罕见。处理唱词常用褶褚手法,某些语词可重复演唱,也是耍孩儿戏的一个特点。  

在现代声乐学范畴里,耍孩儿的演唱技法属于咽音。表演者在演唱时高度提喉,将舌后部抬起。由于不使用鼻腔,气流在颅腔内震动,共鸣声深沉宽厚,韵味十足。由于生理的缘故,这种声腔只有经过训练的男性演员才能发出,女性是发不出来的,所以在很长时间内,耍孩儿戏里的生旦净末丑都由男演员扮演。

后嗓演唱的效果让外地人听不习惯,甚至还感觉有些怪异,但大同本地人却对它如痴如醉,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老年戏迷,必须听到由男演员演绎的“咳咳腔”才感觉过瘾,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