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耍孩儿 >

小知府,斗巨贪——观耍孩儿剧《布衣知府》

2015-03-04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王笑林

原标题:小剧种,大题材 小知府,斗巨贪———大同耍孩儿剧团演出的廉政新编历史剧《布衣知府》观后

作者:中国晋剧艺术网顾问 王笑林

羊年的正月十三,冬夜的太原,月朗星稀,扑面的微风仍旧带给人们丝丝的寒意。但是,山西大剧院小剧场里却是充满了盎然的春意。几乎坐满观众的小剧场里,大家兴致勃勃的观看素有“天下第一团”称誉的大同耍孩儿剧团演出的廉政新编历史剧《布衣知府》。该剧讲述的是明代大同久旱无雨,权贵们却不择手段、横征暴敛。身兼督军、钦差的太监苗公公的侄儿苗虎作恶多端,打死了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新任大同知府胡汝砺不畏权贵,愤然将其处斩,使苗公公怀恨在心。胡知府全力赈灾抗旱,但通判魏明却贪污赈灾钱款,还拉胡知府女儿胡燕的未来女婿牛勇下水,事情败露后与苗公公逼牛勇诬陷胡知府贪腐,牛勇自尽,胡知府也被苗公公要处以斩刑。危急关头,吏部尚书奉旨巡查,根据胡燕送来的苗公公、魏明贪腐铁证,惩办了贪官污吏,还了布衣知府胡汝砺的清白。

这出戏是省文化厅主办的“迎两节新创廉政剧目展演”中的新编历史剧,编剧为大同市剧作家李斌,特邀著名导演张树勇。全剧场景简单明快,故事情节通俗易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耍孩儿特有的唱腔,使省城太原的观众在受到廉政教育的同时,又领略到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稀有小剧种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耍孩儿”,又称“嗨嗨腔”,是流行于山西北部大同、怀仁、山阴、应县一带的地方小剧种,其演唱和发声方法同其它梆子腔的地方剧种不一样,唱词属于曲牌体,声腔完全靠喉咙的后嗓音发出。这种独特的唱腔风格及音乐特色,历来为专家学者所瞩目,素有“戏曲活化石”的美誉。但是产生年代尚无史料记载。当地传说唐明皇时,有一皇子终日啼哭不止,御医用尽办法无可奈何。后有人请来一班艺人演唱小曲,皇子竟然破啼为笑,唐明皇大喜,赐曲名为“耍孩儿”。另一传说,汉代王昭君出塞和番,路经塞北,哭哑歌喉,当地群众为纪念昭君,随将这种嘶哑歌声取名为“耍喉儿”,后逐渐按照方言演变为“耍孩儿”。这一特殊的演唱发声方法,据专家考证与元曲中的“般涉调”接近,说明耍孩儿产生的源远流长。据老艺人讲,耍孩儿戏在清道光年间已经很流行,并经常上演《狮子洞》《金木鱼》等整本大戏。清末民初,足迹已扩大至山西、河北、内蒙古等交界地区。近年来,耍孩儿剧团经常上演《扇风》《背媳妇》等传统小戏剧目招待中外宾客。这次他们创作演出廉政主题的《布衣知府》,可以说是小剧种演出了大题材,而反映的故事是一位小小的知府同朝廷里的巨贪所做的斗争,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