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朔县秧歌 >

朔州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朔州踢鼓秧歌

2016-03-03 发表|来源:中国网山西|作者:支配勇
朔州踢鼓秧歌 (支配勇 图)

在朔州,每逢元宵节,民间艺人自行组成演出班,进行演出活动。一般在街头、广场、院落表演,故又称土摊秧歌。晚上表演时,表演者手持彩灯,在茫茫夜色中,犹如长龙,又似百花盛开。

踢鼓秧歌表演形式有大场子、小场子和过街场子三种。拉花一手持扇,一手持彩巾,舞姿滑稽多趣,变化多端。有时还和观众斗趣。大小场子主要以表演的人数和节目形式而定。大场子一般在山区较为流行,参加人数最少不得低于十六人,多可达到六十四人或更多。表演时,常以两踢鼓引路,每一踢鼓后,跟一拉花。队形有时成“一”字长蛇阵,或二纵队相并而行,或四纵队对阵而行,或穿插以各种阵式进行。小场子的前场叫山子,后场叫摊子,结尾叫落毛。

踢鼓的步法大而刚健,表演刚健奔放;拉花的步小而颤动,表演袅娜柔软。其总体风格男性粗犷豪放、尽现阳刚之气,女性则是妩媚柔韧、富有含蓄之美。对舞的交手场类似武术中的对打,大场子红火热闹,气势大,阵式错综复杂。小场子表演者需有过硬的功夫和一定的技巧。过街场子是在大小场子进行前表演,穿街过巷,边走边表演,有宣传和召集人的作用。三种形式各有特点,一般是交叉进行。从地域方面看,朔县秧歌柔中带刚、帅气十足;平鲁秧歌刚劲火爆、威猛潇洒、粗犷奔放。

踢鼓秧歌的音乐以鼓、锣、钗为主,配以唢呐、长号,奏起大小得胜和将军令曲牌,浩瀚奔放,显示出了塞外之气势。

踢鼓秧歌是集劳作、抗灾、祭祀、军事、武术、杂技等于一体,在长久的历史岁月中逐渐磨砺形成的,它那变幻莫测的多个秧歌场图,则是借鉴了古代军事战阵、仪仗、土木建筑、生产实践、生产工具、吉祥图案等形象,经过世代演练而总结归纳出来的,是朔州地区人民智慧和艺术创作才能的结晶与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