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弦腔 >

百年绝唱 和顺夫子岭弦腔艺术

2016-03-10 发表|来源:晋中晚报|作者:宋小芳
夫子岭弦腔资料图

在不久前和顺县举办的第六届牛郎织女文化旅游节上,濒临失传的夫子岭弦腔表演,震撼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也感动了相约天河鹊桥的牛郎和织女。然而,当地文化界朋友却惋惜地说,这种古老的弦腔艺术,因得不到传承和发扬,恐怕要面临失传的命运。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今天聆听到的弦腔演唱就是珍贵的百年绝唱。

夫子岭弦腔流传于和顺县松烟镇夫子岭村,据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间也称其为“先先腔”,其形成流传早于其他戏种。夫子岭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们都知道,弦腔是300多年前一位落魄的河北艺人传到夫子岭村的,本是河北丝弦戏。后来夫子岭村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演出中,把当地的民歌、方言以及不同时代的创新内容融入其中,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夫子岭弦腔,并一直在夫子岭村中代代相传。夫子岭弦腔的独特魅力不只因为其古老,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极强的地域性和流传范围。几百年来,弦腔就只有夫子岭的村民会唱,即使紧邻村庄的村民,也从来无一人掌握这“本事”。夫子岭弦腔没有曲谱和剧本,全靠着师傅一句一句地教唱,以父子相传、师徒相带的形式流传下来。每台戏的曲牌、台词等都装在老艺人的心里,刻在他们的记忆中。只有400人的夫子岭村,就以这种几乎不可思议的方式让这种古老的艺术流传了300多年,这让许多专家感到惊讶。

夫子岭村的传承也让村民们无比自豪。传说夫子岭村与儒家师祖孔夫子有关,因当年孔夫子游学途中曾在此小住而得名。至今村中的夫子庙、夫子关等,都记录着小山村的儒学骄傲。还有大量与孔夫子有关的故事传说,目前仍在当地流传。为了抢救和扶持夫子岭弦腔艺术,和顺县文化部门组织力量对弦腔进行挖掘整理,并派遣演出公司和戏校的专业人员对其唱腔、身段、发音等进行指导。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夫子岭村的弦腔剧团再次组织演出,村民们还集资2万余元购置了演出服装、道具和其他设施,参加演出的演员全部是夫子岭村的村民。他们的演出除在和顺有一定的市场外,邻近的河北邯郸、邢台等地,也有不少迷恋弦腔的观众。目前,剧团的演员中年龄最大的已经七八十岁,最小也已五十多岁。而村里的年轻人却无人乐于学习、传承弦腔艺术,他们认为弦腔早就该退出舞台了。对于新一代夫子岭村民来说,现代气息浓厚的劲歌热舞更能引起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兴趣 。

文于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