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木偶戏 >

“80后”的孝义皮影雕刻者郭伟伟

2020-07-1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弓凤飞

灯下影戏  刻染功夫

郭伟伟正在雕刻一个影人的头像。

皮影戏借光显影,也被称为灯影戏。没有皮影雕刻,皮影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影人被手工雕刻完成,少则20余个小时,多则一两个月。制作影人还讲究三分刻七分染,上色亦容不得半点马虎。”“80后”孝义皮影雕刻者郭伟伟说。

今年33岁的郭伟伟,14岁就开始学习皮影雕刻,如今已独立雕刻完成5000余件皮影作品。近20年,他一直走在孝义皮影制作及演出的传承、创新之路上。

孝义是山西皮影戏的重要流传地之一。1995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皮影》特种邮票共4枚,其中一枚展现的就是山西孝义皮影人物的形象。2006年,孝义皮影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元代,孝义就有专事影人的雕刻者。孝义皮影多刻制在牛皮上,一件纤毫毕现的皮影作品,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以及缀结合成等20多道工序,方能完成。

皮影雕刻更像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孝义皮影影人高度约为33厘米,在如此有限的空间里,要完成头、身体、腰臀、两对大臂小臂、双手、双腿共11片‘零件’的组接,造型工艺和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用推皮法雕刻,很考验刀工。在牛皮上刻一个影人,需要用到刀刃宽度从1毫米到1厘米不等的10多种规格的平刀,还有斜口刀、冲子、推尺等工具。”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郭伟伟有了一个判断一件优质皮影作品的独特视角,“拼接完成的皮影,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连接点,是不是和线稿对得上,如果能重合,这件作品一定是上乘之作,作品刀工一定了得,艺术可赏性更强。”

皮影雕刻讲究“三分刻七分染”。人们赞叹光下精美的皮影雕刻工艺时,也会欣赏皮影的用色技巧。皮影作品《富贵有余》,郭伟伟刻的时候用了20个小时左右,敷彩花了50余个小时。凑近看这件作品:鱼缸里的水位线、水草的叶片、金鱼的眼睛……雕刻细节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用色艳而不俗。

表面看上去呈古旧色的皮影作品,灯光一打,丰富色彩乍现,这种神奇的“化学反应”来自一次又一次的“物理实验”。郭伟伟曾受上海木偶剧团之邀制作30余件明代孝义皮影人物形象。“上色一层不行就两层,两层不行三层,敷到第八层时,影人古旧的状貌就出来了,灯下的效果也有了。”

今天,皮影雕刻虽然淡出大众视线,但小众关注并未间断。在孝义市民间艺术研究院,郭伟伟的创新皮影工作室里,既有“90后”助手,也有学设计、上色的年轻人。孝义职业技术学校皮影制作课堂上,20余名学生跟着郭伟伟学习。写皮影方向论文寻找素材的学生、专门学习雕刻和敷彩的山东小学美术老师,慕名向他求教……

皮影雕刻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郭伟伟在传承中不断探索皮影雕刻的新题材、使用新场景,他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孝义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