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吕梁市晋剧院和青年晋剧院 >

吕梁市青年晋剧院:扎根基层 为人民演戏

2015-03-09 发表|来源:中国作家网|作者:徐文

组团第一年,就创作演出大型现代戏《红肚兜》并率团进京,领衔主演梁桂星还荣获了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在上海京剧院的支持下,成功移植大型历史剧《廉吏于成龙》,填补了山西有于成龙名人而无于成龙名戏的空白;排演大型校园音乐剧《青春跑道》,举行戏曲“走进校园系列演出”活动,推动戏曲艺术的普及;组团以来扎根基层,累计为基层观众演出1000多场,观看人次数百万……取得上述成绩的正是成立仅5年的山西吕梁市青年晋剧院。一个基层市级剧团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在基层生存,让传统的地方戏曲——晋剧不断焕发生机,它的剧目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又有哪些经验。吕梁市青年晋剧院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优秀人才是剧院发展的关键

一个剧院要发展、要在市场中不断壮大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离不开能驾驭宏观全局,进而科学做出艺术生产决策的领导者。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就有这么一位有魄力、业务能力过硬的领导者——王承评。2006年,吕梁市晋剧院党支部书记王承评被选派组建青年晋剧院,并担任该院的党支部书记和院长。作为吕梁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试点,青年晋剧院得到了吕梁市委、市政府多方面的扶植,其中之一就是将干部人事管理自主权和收益分配自主权全部下放。这为该团迈向市场走产业化之路奠定了基础。那么,体制松开了,下一步该如何走?

在王承评看来,剧院要发展首先要尊重戏剧规律,组建一支优秀的演职人员队伍。为此,他加大改革力度,高标准招聘和引进优秀人才,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能获得极佳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创新机制,即:投资主体股份制、项目创新委约制、主创(演)职员聘用制、市场营销代理制。开放灵活的合作方式,很快为青年团汇聚了一大批充满青春活力、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优秀骨干人才,组成了阵容强大、门类齐全的演员队伍。同时,他还注重剧院各种艺术门类的协调发展,广纳人才,组建了一支精悍的乐队、舞美、灯光、音响、装置队伍。

青年演员是剧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希望。在戏曲演员的培养上,王承评舍得投资,倾注了心血。面对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他仍然派青年演员到中国戏剧学院进修学习,同时,采取和省戏校联办的办法,将年轻演职人员纳入边学习、边实践的教程中,让他们跟优秀的晋剧演员学习、演出,使其在耳濡目染中迅速成长。而在分配方式上,他又打破了原有的职称工资界限,通过考核、试用等办法,以能力、业绩确定工资标准,形成了“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全新分配机制。这一切举措,拓宽了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渠道,极大地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

用创新的思维抓好剧目建设

对大多数地方戏曲剧种来说,若要谋求生存发展、保持其艺术活力,就需在传统优秀剧目积淀的基础上,不断拿出新的剧目、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的艺术创造。作为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剧种,晋剧的传承、发展无疑也将面临着传统剧目的复制演出、自编自演的新创剧目、跨越剧种的移植剧目等三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在权衡了三者的利弊关系后,王承评认为,新创剧目投资大,耗时长,成功率低;进行传统剧目的复制演出,难度固然小,但重复率高,社会效益自然很难提高。而移植剧目与前两者相比优势极为明显,选的可以说都是精品,排演投资弹性也比较大,且成功率高。与此同时,移植剧目易于给当地演艺市场能够带来新鲜血液,对于推动艺术的发展很有裨益。他认为,新组建的演艺单位走移植精品剧目的路子是可行的、有效的、必要的。正是在这一观念的引导下,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在短期内积累了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剧目。

于成龙是山西籍的历史名人,但是晋剧却从来没有表现这个人物的作品。而在全国其他剧种演出的于成龙故事中,尤以上海京剧院的《廉吏于成龙》影响最为深远。移植上海京剧院的《廉吏于成龙》使晋剧圆梦于成龙,对于晋剧界和社会而言意义很大。首先,于成龙是吕梁人,用家乡剧种唱家乡人物可以进一步拉近观众的感情;其次,借助反腐倡廉这一社会焦点,“天下廉吏第一”无疑是极好的宣传教材;最后,高位嫁接,高调移植,对于晋剧艺术是无言的推动,对于新建演艺体而言是极好的大练兵机会。于是,2007年,在上海京剧院的支持下,吕梁市青年晋剧院率先成功移植了京剧《廉吏于成龙》。2008年,剧院又抓住未成年人教育这一主题,移植了苏州滑稽剧团的校园音乐剧《青春跑道》,配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进行了多场戏曲进校园巡演。

拥有了移植权,下一步如何进行“本土化”地演绎就成为关键。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对于移植剧目的排演理念是:忠于原作,但必须体现晋剧本身的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入创新元素。上海京剧院的《廉吏于成龙》是戏剧界泰斗尚长荣的代表作,经过深入研讨,晋剧版的《廉吏于成龙》突出了唱词,淡化了念白,同时,大胆研制使用了戏曲音乐数字化伴奏演出,为演出添彩增色。数字化伴奏带可以是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在剧目建设上的一大创新。《青春跑道》的创作编排突破了陈旧的模式,道白运用普通话,唱腔运用现代歌舞曲调,使晋剧题材中注入了新的现代元素。整部戏剧浓缩了话剧、歌剧、戏剧、滑稽剧的各种特点,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展演。这两部移植剧采取的排演方式是,在演出途中挤出时间排练,然后都进行了封闭式排演,并在小范围内试演,请行家里手和各界人士提问题,谈感受,在水到渠成之时,方才正式登台上演。

扎根基层,为老百姓演戏

吕梁是有着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老区,一部《吕梁英雄传》,是吕梁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真实写照,这里孕育了不畏艰难、不屈不挠,争取胜利,敢于胜利的吕梁精神。这是吕梁今天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在建院之初就号召全体演职员发扬吕梁精神,牢固树立为老百姓演出和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理念,在老百姓中确立了自己的信誉和品牌。

7年来,无论风霜雪雨、酷暑严寒,无论偏远山乡,还是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吕梁市青年晋剧院的演员们都坚持为老百姓送戏,把最优秀的演出奉献给基层的观众。在这些演出中,既有像《宝莲灯》《下河东》《三义亭》《捉放曹》等这样的经典传统剧目,也有像《红肚兜》《廉吏于成龙》《杏花酒翁》等这样的新编现代戏和历史剧。尤其是《红肚兜》这样参加晋京演出,并摘得众多奖项的剧目,并没有像诸多参赛剧目一样束之高阁,而是常年深入乡村演出,继续征求观众意见,不断修改、不断提高。《廉吏于成龙》演出足迹则遍及全省各地以及省外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