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皮影戏 >

家乡的皮影戏

2022-12-12 发表|来源:太原晚报|作者:马中命

几尺布,一盏灯,就是舞台。一个皮人,一副唱腔,上演的是人间万事。灯影下,一个人,调动千军和万马,穿越上下五千年,这就是皮影戏的世界。

我乡下老家村西的庙院里,建了个皮影戏台,小时候逢年过节或农闲,乡亲们都聚在这里看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艺人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作皮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据传,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演说,曾在夜晚借助皮影聚众讲学。子夏知音善琴,以影乐形式讲演,使“教学、乐琴、影乐”融为一体,成为皮影戏的雏形,当地人深爱此法并加以传播。

我村的皮影戏在当地小有名气,皮影制作得好,戏也演得好。皮影的制作非常讲究,大多使用牛皮、羊皮、驴皮、猪皮等,其中牛皮最多。制作时,先将兽皮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浸润,然后镂刻成所需的形象。皮影的头部、四肢、躯干各自独立,用线连成一体,通过木棍操作令其活动。皮影人物生旦净末丑角色齐全,涂着不同颜色,以此区别善恶美丑。皮影绘制染色有一定讲究,女性发饰和衣着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男性则多用龙、虎、水、木等纹样。艺人拿起制作好的皮影走乡串村,为乡亲们演出。

在过去缺乏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十分受欢迎。夜幕降临,点上汽灯,唢呐一响,喧天的锣鼓中,皮影戏开始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晋剧《三娘教子》,晋中秧歌《偷南瓜》……皮影戏艺人以独特的唱腔、技法,用微小舞台,演绎大千世界,给漫漫长夜增添了无限热闹。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戏能够传承千年,在不同地方开花结果,全靠皮影戏艺人的辛勤劳动。“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