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家风好,家才兴 蒲剧《枣儿谣》诠释中华民族的美德

2017-10-1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高红花
配图

王艺华并不是第一次演现代戏,但蒲剧《枣儿谣》是最成功的一部。《枣儿谣》主人公吴伯宗(王艺华扮演)为寻幼年被人贩子拐卖丢失的两个小兄弟,步行3万里、途经17省,历经了18年。这是一个兄弟情深的感人故事。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人贩子拐卖孩子的现象屡有发生,它直接面对一个让人深恶痛绝的话题。但却着重以一个孝亲爱弟的兄长为主角来展现,所以说是一部弘扬孝道和亲情的剧目。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孝道亲情的家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因此“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坚持“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弘扬传统美德。

《枣儿谣》编剧高吉林、安兰以“枣儿”为信物贯穿全剧始终。讲述了主人公吴伯宗谨记母亲临终嘱托,为了寻找被拐兄弟,抛家舍亲,跋山涉水,历尽艰险,一波三折,凭着信物和童谣找到了两个兄弟,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此举感动了大清康熙皇帝,钦封吴伯宗为“大清义民”,并赐其金字御匾“兄弟孔怀”。

《枣儿谣》里的“谣”有两层意思。一是以童谣“红枣枣,甜枣枣,甜甜的枣儿哄宝宝。宝宝吃了甜枣枣,香香甜甜睡觉觉”为纽带,把母子情、兄弟情、夫妻情、父子情连在了一起,贯穿全剧始终。二是暗喻了以王艺华为代表,蒲剧独特的地方戏曲艺术风格。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王艺华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小受环境的熏陶。12岁学艺到16岁登台演出,他博采众长,广泛汲取众蒲剧名家的艺术精髓。阎逢春的高亢苍劲、张庆魁(十三红)的儒雅悠扬、王天明的清亮婉转,他都认真研究,融会贯通。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摸索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40多年来,成功塑造了50多个不同的艺术形象。在排演《枣儿谣》之前,王艺华曾五六次带领主要演员赴稷山县采风,同吴伯宗的后人进行深入交流,实地切身感受那段历史场景。剧中吴伯宗的塑造,突破了以往所演的人物,融入了更多新的理念和唱法,运用其独特的声腔和表演,展现了扎实的靠台功和丰富的演出实践经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人子、为人兄、为人夫、为人父,大义凛然、不惧艰险,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物形象。

《枣儿谣》里王艺华饰演的吴伯宗从小生到老生自然过渡,除了继承传统戏中的表演和唱法外,有其独到之处彰显功底。第一场吴伯宗出场时,还是一年轻小伙,此时为小生唱腔,一亮嗓高亢激越,就引来观众叫好。第二场寻弟。伯宗梦见了弟弟,唱“天南海北共九州”,又有小生味道,又似老生唱腔。细细品味,伯宗为寻弟已经过了几个春秋,当年小伙已成壮年。第四场里的吴伯宗,已经飘泊了十几年,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成为一个身心都遭受打击,疲惫不堪的中年流浪汉。“我真成了疯子,苦苦艰守是云烟”的唱段由弱到强。“十五年,梦中常现娘的面,思妻想家泪涟涟……十五年流尽血和汗,十五年屈辱对谁言。”唱得凄美委婉,轻重拿捏自如,挑战高音音域有极强的爆发力。既保持了蒲剧传统唱腔慷慨激昂高亢激越的气势,又富有清脆婉转圆润流畅的神韵,把梆子腔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把王艺华艺术的积淀也发挥得淋漓尽致。第五场在府衙中。伯宗与伯祧兄弟二人“枣儿谣”相对相认,悲喜交加。此时的伯宗心中有寻弟的信念,虽身心俱疲但仍刚毅顽强。被好心的府衙搭救,兄弟二人逃走。见弟欣喜信念的支撑,表演动作刚健舒展。过场表演两兄弟的抢背,让观众看到了他们扎实的功底。第六场两年后。长年飘泊的寻弟生涯,使伯宗病体缠身。济世堂里伯乐给兄长治病,认出了信物。3人“枣儿谣”对唱相认,喜极而泣。此时王艺华的唱腔,已全然过渡成为老生唱法,粗犷、有劲道,更有沧桑感。第七场回家时,伯宗已经是老态龙钟几乎支撑不下去了。王艺华的表演让观众感觉到,伯宗18年的寻弟,已经身心俱疲,如电池般能量消耗尽了。他的表演细致入微,极小的动作都讲究到位,再见到妻子儿子的感情,从神情上让观众感受出来。
  成功的演出离不开台下功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当谈及王艺华扎实的靠台功,做抢背等高难度技巧时,王艺华说:“很感谢父母给我的身体,现在我近60岁了,身体素质还很好,还能在舞台上折腾。”轻描淡写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见了一位知恩感恩孝顺父母的儿子,一位勤学好练艺术家的可贵品德。自排演以来,乐谱几经修改,所呈现的音乐细致、默契,有着鲜明的音乐形象。用乐队老师的话说:“这谱子已经改过好几稿了,只有自己能看懂。”打字幕老师也说:“唱词都改过14稿了。”从中,可看出王艺华对这部剧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

近年来,王艺华40多年从艺经历中所积累的那些自然朴实的经验与情怀,渐渐从他主抓的剧目中凸现出来。他开始更多地尊重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开始有了对剧种传承和剧目留传的思考。正是这种思想,让这部剧有了真正深刻的内涵。“兄弟孔怀”是大清康熙所赐,“大清义民”故事在晋南地区也广为流传,这也只是故事而已。《枣儿谣》让这个故事闪耀出动人的光芒,立体的呈现让这份兄弟情发扬光大。通过这样的演绎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兄弟情,感受家文化。比起当下有些兄弟因分家产和拆迁房而打闹不休、大动干戈、反目成仇是一种讽刺。这样的作品立在舞台上,才发现它多么深刻和不易。

一个好的演员,一个好的剧团,“好”的标志就是有能力诠释好人人熟知的历史故事。《枣儿谣》搬上舞台,几年来上演两百余场,深受观众欢迎和专家的肯定。在演出过程中,王艺华和团队不断汲取多方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讨,数十次打磨,不断加工修改提高,使剧目日趋于精,成为一部精品力作。这是一个创作群体的优良作风,更是一个好演员好带头人品德的呈现。

于是我们体会到了这部剧的深刻内涵和核心价值观。而且,更深刻体会到了这部剧的现实性。这部剧经过王艺华独特艺术风格的演绎,搬上舞台,让人感到它几乎就是特意为他量身打造的。剧中虽然没有出现人贩子,但拐卖儿童这种行为无论从哪个层面讲都是让人痛恨的。不论在哪个朝代,都是见者诛之而后快的。随着剧情的深入,吴伯宗为寻弟经历了千难万险,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到了寻弟情境当中来,情绪上有了过渡,而且为之感动。贾菊兰、王安武、褚晓丹等优秀演员入情入戏的表演,也为这部戏增彩添色。《枣儿谣》通过吴伯宗的悲剧人生,彰显了主人公至仁至义的兄弟情怀,诠释了中华美德,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