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传承流派 培养新人 蒲剧青衣名家李爱玲喜收新徒

2018-03-07 发表|来源:黄河晨报|作者:王思恭
▲李爱玲向曹水莲授予证书,赠言回礼。

2月22日上午10时,闻喜县蒲剧团在县剧院春节戏曲惠民午场演出前,举行了著名青衣李爱玲与弟子、旦角新秀曹水莲收徒拜师仪式。曹水莲跪读了“拜师帖”,行了拜师大礼。李爱玲向曹水莲授予“收徒证书”,赠送了自己的代表作光碟,并对她提出了殷切希望。笔者应邀担任见证人,与县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各界人士和戏迷朋友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闻喜县蒲剧团团长曹良玉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收徒拜师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戏曲是以名演员为核心的综合艺术,大力培养后继人才,对传承、发展蒲剧事业至关重要。2016~2017年,运城市宣传文化部门连续组织了全市青年演员戏曲大赛和“以老带新·以师带徒”戏曲大赛,多措并举,成效显著,在河东戏曲界逐渐形成了青年演员主动拜师学艺、戏曲名家倾力扶植新人的良好氛围。对人才培养和剧目建设向来重视的闻喜县蒲剧团抓住机遇,协调组织,促成了上述仪式的成功举办。

李爱玲是建国后河东戏曲第三代旦角名家中最早成名者。她13岁考入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班学艺,工青衣,毕业后留校工作,边演戏边带学生,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和西安秦腔易俗社进修,以朱秀英口传身授的《三娘教子》一戏成名。她潜心学习冯安荣首创的流派唱腔,结合自身条件,形成气息饱满、字正腔圆、情浓韵美、真切感人的演唱风格,是冯派艺术嫡传代表性传承人,屡获市、省和国家级奖励;她任教40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德艺双馨、声誉远播的艺术家。吴敏丽等3朵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的脱颖而出,倾注着李爱玲的心血汗水。李爱玲为人低调,虽然学生众多,但对正式收徒非常慎重,此前仅有两人,曹水莲是她第三个弟子。“收了徒弟,就要负责。台上教演戏,台下教做人,把弟子培养成德艺双馨的好演员,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李爱玲如是说。

旦角新秀曹水莲原籍临汾市乡宁县交口乡与稷山县交界处的八宝庄。她12岁考入运城市艺校戏曲16班,主工青衣,兼演小旦和老旦。练功6年,她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毕业后进入闻喜县蒲剧团,在多个剧目中担任角色,塑造了《河阳知府》中刘少英、《清官颂》中王玉环、《四进士》中杨素贞、《金麒麟》中崔母、《焦裕禄》中宋大娘等不同的人物形象,并以折子戏《新教子》和《三击掌》连获全市戏曲大赛奖励。她条件好,悟性高,功底扎实,很有发展前途。她对李爱玲老师精湛的表演艺术和艺德由衷敬仰,拜李爱玲为师,是她早就暗许的心愿,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她决心刻苦学艺、发愤图强,全面继承老师的精湛艺术和职业道德,做一名合格的蒲剧事业接班人。

曹水莲的父亲曹建文、母亲杨俊玲是一对地地道道的铁杆戏迷,经商多年,广结戏缘。夫妻俩对蒲剧的痴迷,对爱女从艺的大力支持令人感动。有如此热心的家长做坚强后盾,有新秀潜心学艺的不懈努力,有德高艺精名师的悉心授艺,有重视后继人才培养的部门领导、剧团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全方位支持,定能为传承戏曲艺术,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