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一段河东党史的艺术再现 ——红色现代蒲剧《党旗飘飘》专家研讨会举行

2021-08-0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薛丽娟

7月27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一团(运城市蒲剧团)红色现代蒲剧《党旗飘飘》专家研讨会在运城宾馆举行。来自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艺术研究院、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山西戏剧网、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研究所的1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该剧剧本创作、人物刻画、灯光舞美等作了深入研讨。

作为我省2020年舞台艺术重点扶持剧目的蒲剧革命现代戏,《党旗飘飘》自去年9月份首演以来,受到了各界专家学者和群众的高度赞扬。今年以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团队多次组织北京、省、市专家进行研讨,数易其稿,反复打磨,在剧本创作、人物刻画、舞美灯光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改进。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党旗飘飘》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功予以充分肯定,并结合时代背景、人物刻画、舞台转场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家表示,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剧,该剧取材于河东真实历史,这一独特性非常鲜明,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该剧剧本通过修改打磨,基础更加扎实,主题更加深刻,更好地呈现了人物的发展变化,编剧、导演、演员之间的配合也更加到位,演出效果非常出彩,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非常具有观赏性、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与会专家希望继续完善、打磨,在剧情刻画、细节呈现等方面更精准、更精彩,力争将该剧打造成一部高品质的经典蒲剧作品。

按照发言顺序,刊登部分专家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黎凤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副处长):

用“一段河东党史的艺术再现”“一个崇高信仰的讴歌礼赞”这两句,形容看过这部剧的心情最是恰当。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观看该剧,我收获良多,深深地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也上了一堂党史教育课。在此提三点建议:第一,可增加一些情节,让人物成长更饱满,让故事更有可信性;第二,舞台呈现更丰富些,让故事更具有典型性;第三,舞台调度衔接、场次切换更紧凑些。同时,服装道具也要符合当时当景,细节要考究。

孙文生(省艺术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

该剧把85年前鲜活的故事和人物很立体地呈现在了舞台上,称得上好题材、好故事、好表演、好人物。整部剧阵容整齐,演员演技精湛、情感投入、有爆发力,可以说是一部好戏。另外,舞美呈现简洁大方,音乐唱腔合理动听,整场表演饱满,节奏紧凑,十分精彩。有一点小建议,就是矛盾的呈现到底是叙事为主还是叙人为主,应该有所侧重,有立足点。另外,越是题材鲜明的剧,其词汇、语境越要符合那个年代,认真梳理一遍台词,保证文学风格统一,语言塑造应围绕人物、故事,这样的剧更有说服力。

李继民(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观看该剧如同上了一堂党课,而且是非常深刻的、生动的、感人的、冲击灵魂的。用艺术的作品让大家学党史,把鲜活的红色基因传承下来、传播出去,整部戏的主题非常好。剧本很成功,架构很明确,用党旗贯穿全剧,戏就比较集中,有了主要场次。围绕这条线塑造的几个英雄形象十分成功,演员表演也很完美,唱念做打很到位,让人感觉这些人物鲜活、真实。整个舞台呈现比较完整、感人。建议其中几个场景的故事设计更贴合百姓实际,与其家庭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更合理,让人更相信。关于重场戏表演,要有起有落,有顿挫感,越是紧张的时候,越沉稳的表演或许呈现效果更好。

祁爱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研究所所长):

该剧以鲜明的主题立意,通过悲壮的音乐,把人们一下子就带入了那个特定的年代。同时,场景叙事自然流畅,环环紧扣,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党旗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这都是编剧、导演、演员、乐队配合密切的一种综合性体现,有很多地方设计得比较新颖、巧妙。编剧团队配合导演再创作,整体把控十分得当,舞美设计简约大气,音乐使用的是管弦乐,基本上是量身定做的,演员刻画到位,设计的人物都很有个性。整部戏的代入感很强,主线、副线比较清晰。不过,要想人物更加丰满,主线应该立起来、连起来。所以,前期铺垫要足,在结构上可以做一些小调整,让故事情节更顺畅。

王辉(山西戏剧网顾问、省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

《党旗飘飘》是一部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成功作品。第一,民俗元素的加入使作品在歌颂革命英雄的同时,有自己人物、故事、情节独特的立足点;第二,亲情展现独特,用完全戏剧化的手法演绎革命主题下的一家人,融入了普通人的伦理情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创作理念的进步;第三,对叛徒的处理有独特性,有别于过去同类题材模式化的剧目,镶嵌了时代元素,有普通人性的展示,十分合情合理;第四,党旗道具的贯穿与主题递进,不可或缺,十分有亮色;第五,整体呈现水准和包装水平都比较高,是成功的,有特色的。建议出场人物和故事背景交代更清楚些,突出展现一些地域化主题。

李成丽(省艺术研究院戏剧曲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该剧主题鲜明,充分展现了蒲剧的特色,是一部出色的红色舞台剧目。尤其在舞台整体呈现方面,体现了传统戏曲的基本特征,虚实相生,坚守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美学追求,是一部完整、成功的作品。该剧情深意长,情感得到了充分抒发,尤其主要人物的刻画,层层深入,最是打动人心。唱腔设计感人肺腑,演员素质高,可谓听得人入戏、入情、入味、入心,过足了戏瘾。建议在小人物的处理上,可以再流畅些,前后场次要渐入佳境。

马连伦(一级编剧):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碎片化的,而剧必须是具体化的、完整的,如何架构,这就需要大胆虚构。《党旗飘飘》在红色题材剧中非常独特,艺术表达上很震撼,尤其加入了地域文化浓厚的表达,用艺术手法把生活典型化地表达了出来。建议历史背景营造更真实些,把时代和人物紧紧连接在一起,集中写事写人,把握节奏,人物形象和性格也要放在大时代里具体化。性格就是命运,人物性格的独特性表达不仅限于舞台上,背后是什么样的也要弄明白,这样才会使人物形象明显,性格鲜明。

王嘉(山西戏剧网执行董事、总编辑,青年戏剧评论家):

该剧回归了一个平民的视角,赋予了角色更多的人文精神,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员同时也有着身为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该剧从一位农村妇女的角度开始叙事,她思想的转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层层递进,突出了人物的成长。党旗是人民对党深厚情感的一种寄托,更多是精神上的一种力量,这点可体现得更准确些,意义和价值也可做一些思考,让党旗在事件中发挥更多作用。建议增加一些浪漫主义色彩,更加突出情感和情节,让剧目更有看点、有意义、有精神上的价值。

刘涛(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一个题材一直深耕深挖、不断反复打磨,让人见识到了运城人身上的一种精神,令人感动。一部好戏的标准,无非是技术形式加上价值内核,服务于现实。首先人的存在、人的价值的确认是一部戏能否留存下来的关键。好好提炼,才能真正把价值体现出来,这样演出效果才出彩,更具观赏性、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

王笑林(山西戏剧网顾问、省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

这出戏很有现实教育意义。王焕娥真有其人,她的事迹在革命历史上也有见证。她做了一面党旗,属于我党最早的旗帜之一,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作出这样的贡献,将其事迹搬上舞台,让广大观众了解这段历史和这一人物,很有必要。创作舞台艺术作品,不是单纯的王焕娥个人展示,而是要把握整个人物基调的设置,使其更合理,才能得到观众认可。戏中,王焕娥的成长道路是连贯的,情节上也有层层发展。全剧演出效果简洁明快,人物个性很鲜明,党旗的作用在其中也很明显。建议可在戏剧的写意上多做一些文章,协调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为人物塑造、故事叙事、主题立意服务,力争将该剧打造成经典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