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满苑春色润心田 ——蒲剧《窦娥冤》观后感

2021-12-02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孙建强
《窦娥冤》剧照。茹雅 摄

11月23日至29日,是“蒲景苑”周末百姓剧场演出周。11月28日晚上,有幸走进“蒲景苑”周末百姓剧场,笔者观看了由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二团(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以下简称青年团)演出的蒲剧《窦娥冤》,近距离欣赏到了演职人员的艺术展示与魅力,感受到了现场观众的激情与热情,感悟颇多。

先说说台上吧。戏曲《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蒲剧泰斗王秀兰、蒲剧名家景雪变,曾分别在不同的版本中饰演窦娥,轰动剧坛,并先后被拍成了戏曲电影。

触碰泰斗、大师级的艺术水准与高度,是需要一定胆识和艺术功力的。青年团的演职人员在传承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和发展。至于演出质量和效果,观众们的掌声和叫好声就足以验证。身处观众席,观众赞美和夸奖的话语不时传入耳中。邻座的观众说,全台找不下一个不好的演员。

好戏曲、好剧目,得益于编、导、音、美、演等多个环节的重视和实力。这一点,青年团一直在不懈地努力追求,难怪好戏连台,佳作不断。

业精于勤,荒于嬉。坐在台下,看到演员们的一招一式,音乐、舞美等人员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工作姿态和敬业精神,让人感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绝非是挂在嘴上说给别人听的。戏曲艺术工作者这种吃苦耐劳、戏比天大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各行各业的人学习。

再说说观众。蒲剧《窦娥冤》尽管是一出演了数十年的传统剧目,可那天晚上的演出现场,依然是一票难求。而且虽然有直播,但场外还是聚集了很多等待入场的观众。人们对戏曲的喜好和热爱,依旧有增无减。

剧场内,中老年观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也不乏青壮年人士,令人欣喜。

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许多家在农村的人进城了,居住了,安家了。在戏曲下乡的同时,运城市委、市政府关心关怀城市里的戏曲观众,令人感动。“蒲景苑”周末百姓剧场,以文化人,为建设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增添增强精神营养和动力,值得期待。

后说说产业。戏曲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精神消费的产品。应当说是有价的,是有投入和产出比的,也是有着较大的人文、知识、智力、创作、创意、生产,以及精神和物质投入成本的,需要不断发展壮大,创造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我市各个戏曲表演团体下大功夫,创作排演了与时代接轨,能够吸引人、感染人,让人们喜闻乐见、富有精神营养的精品,高度重视戏曲创作生产中编、导、音、美、演的各个环节,向创作要效益,向精品要效益,以上乘的、优秀的、杰出的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为获得良好的效益打好根基,令人赞叹。

从“蒲景苑”周末百姓剧场演出周的效果来看,观众对于戏曲的喜爱程度和热情度,大大超越想象。

艺术服务于民,文化惠及百姓。运城历史文化悠久,是文化强市。经常不断有戏曲演出,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识。作为一名运城市民和铁杆戏迷,发自内心地感谢运城市委、市政府在文化惠民方面作出的决策和措施,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