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从新编历史剧《司马光》看廉政精神

2022-07-14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张翼扬 张俊海

挖掘廉政人物,宣传廉政文化,是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各界对于廉政文化宣传力度的关注更有升温之势。近日,由运城市夏县纪委监委主抓、夏县文旅局承办,县蒲剧团排演的新编廉政古装剧《司马光》被搬上舞台,并获得好评。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今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他最突出的功绩是编撰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无论在学术方面,还是为官、廉政、品德方面,在中国历史上都有较为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但在舞台上塑造司马光形象的剧目,却稀奇罕见。夏县蒲剧团排演的大型廉政古装剧《司马光》,算是在全国开创先例,独树一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原因:在历史上,司马光与王安石总是相提并论。在北宋神宗皇帝执政时期,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推动了一场新政变法,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在这场变法中,王安石是改革派,而司马光被定义为保守派,这场变法也被看作是围绕两个派别或两个著名人物开展的斗争。戏剧离不开矛盾冲突,如果在舞台上刻画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矛盾的对立面似乎毋庸置疑就是王安石了。然而,王安石这个人物的真实情况是,无论是为官的政绩、变法的创新精神、克己奉公、清廉节俭的品格还是诗文著作等等,都是无法挑剔,值得后人歌颂和弘扬的,因此,戏剧矛盾难以成立。这也成为了将司马光这个人物搬上舞台的一大挑战。与此相关的是,反映王安石人物的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作品同样罕见。

然而,如果深入细致地研究司马光这位历史人物,就会发现他的身上所具备了许多常人没有的、独具一格的品德、修养、胆识和智慧。他的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个性特征,被时人称为“司马牛”。北宋大学士苏轼评价司马光,“公品行高洁,事功卓著,书无所不通”。就连在神宗皇帝面前因变法争论的面红耳赤的王安石,也给予了司马光“司马君实,君子人也”的极高评价。这不仅反映了王安石宽阔的胸怀,也证明了司马光的巨大魅力,二者都可称为孔子所言的“和而不同”的君子。

在廉政历史题材《司马光》一剧中,剧作者充分捕捉到了蛰伏在司马光身上的为官清廉、以俭修身、克己奉公、注重家风教育等故事,经过艺术巧妙的构思,融入到了角色当中,塑造出了勇于担当作为的廉政人物司马光的艺术形象,并将其呈现在舞台上,沁入了当今观众的心灵。

中国历代都倡导颂扬清官廉吏,鞭挞贪官。戏曲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也留下了许多深入人心的清官形象,如“包拯青天”“况钟青天”“海瑞青天”,这些“青天”成为了一面镜子,以古鉴今,惩恶恤民,世世代代发挥着正义的宣传教化作用。而夏县司马光,虽鲜少被提及,但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廉吏,入选了《中国历代廉吏》一书。

何为廉吏?其记载最早见《周礼•天官冢宰•小宰》篇:“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这里“听”,即治理的意思,“弊”为判断考察的意思。“六计”指六件事,即文中的“善、能、敬、正、法、辨”六个标准,统称“六廉”。而这“六廉”的含义,至今仍然氤氲着不朽的社会价值和新时代的精神呼唤。具体解释如下:廉善,指善于行事,能获得公众的好评;廉能,指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廉敬,指不懈于位,恪尽职守;廉正,指不倾邪,品行方正;廉法,守法不移,执法从严;廉辨,临事分明,辨识清浊。这六条标准都冠以“廉”字,强调“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必须体现“廉”的精神。“廉”的本意是“堂隅”,比喻有棱角,锋利。《楚辞•屈原卜居》中有“谁知吾之廉贞?”其“廉”指清白高洁。《淮南子•厚道》中有“夫得其得者,不以廉为悲”,“廉”指俭约。至此,我认为这些“廉”的精神内涵,都在《司马光》这部剧作里得到了彰显。譬如,他任知谏官时数次上疏辨明律法存在的问题,此为廉辨;他与宦官任守忠(剧中为贾守忠)的不懈斗争,此为廉正;他体恤国库贫弱,拒收皇家赏赐,此为廉善;他任侍讲、殿阁大学士期间屡次告辞,欲续编《通鉴》,皇上不允,他便继续安心工作,此为廉敬;他两次奉命巡察黄河二股河决口,参与黄河治理,重视自然保护,查处私挖乱采,最终挽回了因人祸造成的灾害,此为廉能;他诚信卖马、典地葬妻、挖地窖避寒避暑自称“独乐园”、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都体现了他廉法和廉正相结合的品格修养。

全剧结构以编撰《资治通鉴》为经,以查处黄河决口案为纬,分为五幕:奉旨巡察、耿介拒赏、疏河肃贪、训俭示康、苦修通鉴,歌颂了司马光一生中清正廉洁、爱国爱民、担当奉献、誓死肃贪的品格和魅力,以艺术的形式告示后人该如何为官,如何为人,如何做学问……对当下的廉政建设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剧情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拉开序幕,“有德者,皆由俭来,夫俭则寡欲,寡欲则不贪……”此是司马光为教导儿子司马康作的《训俭示康》,至今仍对国人有着深远的思想影响。而《司马光》一剧被搬上舞台,同样反映出了司马光的家乡夏县县委县政府对于廉政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勇于担当,以文化品牌打造“清廉夏县”的政府形象,推动文旅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用清风正气迎接党的二十大会议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