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人品戏格在她身上都能找到

2022-09-23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张曼君

雪变,是我分外想为她说几句话的人。

作为一名导演,我接触过全国很多剧种,接触很多出色的演员,但是雪变在我的心里,她的分量好像格外的重,也格外的亲。

为什么呢?因为她的生存环境和她的一些经历,好像跟我有一点相似,同是在基层这样工作过的人,同是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闭窄,或者说各种压力比较沉重的地方,在努力做着自己的文艺事业的人。所以她走的每一步,我都能够很真切地体会到里面的艰辛,然而令我由衷地佩服的,是她付出的那种勇气,也由衷地感佩她天赋的才气。所以人品、戏格,在她身上,好像我们都能够找到一种互应和默契。

雪变执着,为了找我排戏,她痴痴地跟着我走南闯北,重复着就是一句话,“张导,你给我排戏,你给我排戏。”谁都知道,排戏它并不是一个对演员来讲看起来是风光、掌声和鲜花的事情,其实这个过程更多的是付出的艰辛和心血,甚至心酸和磨砺。每个梅花奖演员的背后都是“梅花香自苦寒来”。那么,雪变呢,就是用她这样的执着感动了我,参与了她《山村母亲》的再创作。

这出戏被她紧紧地抓在手里,使我觉得,这个演员心里涌动着对基层、对生活、对百姓的深厚情结,这给予了她一种最广博的人文关怀,她有了这样的认知,所以她紧抓着这出戏不放。

在这种充满着人间又最普遍、最温情的母子关系当中,她找到了一个最好的、能够表达她对生活的爱、对人情的真、对人间的善的那样一种追求,在她身上体现了最质朴的一种真善美的精神。她在演绎这样一个现代母亲的过程当中,实现了对古老的蒲剧的程式化“丢盔卸甲”,又“装盔戴甲”的质的飞跃。她把自己掌握的舞台技巧和不断增进的文化知识,通过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将角色自然融入到戏曲表现美学中,所以她在舞台上的呈现,基本上没有做作的痕迹。

这对于一名戏曲演员来说,相当的不容易。正是因为有了对她的这样一种认知,所以在给她排练《山村母亲》的时候,我给她加了很多戏,从传统的“跳椅”到“跑城”。雪变能够极为迅速地体会到导演的良苦用心。

因为她长期以来在基层与草根、与百姓、与这块土地紧密相连,她有很深的根基力量。凭着这个根基力量,“贴着地面行走,在行走当中,让生活放飞、吟唱”,雪变她具有这样的能力。

《山村母亲》这个母亲的角色其实是不好演的。如果人物是完全掉进去,她肯定就是泪流满面的,要对这个人物进行满腔的同情,而恰恰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母亲形象,她是一种淡然的、隐忍的去承受苦难,这就使得这个人物彰显出来的戏剧美学有了格外抢眼的力量。

所以,在一次次的演出当中,她的眼泪流出来又憋回去,似要嚎啕出来却又要把它咽回去,在这样的一种过程当中,体现出了她对这个人物最精确的把握。在这种看似大悲情的戏剧行进过程当中,她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反而用笑赢取人生,笑对苦难来面对发生的事件种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现实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我们的生活总是很多磨难,不如意事有八九,何况一个处在最基层、最底层的农村妇女。但是,我们的老百姓其实是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承受苦难的。在这种承受和担当中,呈现出了一个母亲的博大胸怀和最灿烂的精神华彩。在这方面,雪变做得非常熨帖,甚至有为自己感到几分得意。我能够这样去思考,和她能够一起去作这样的思考,我们才能达到这样的默契,而且她能够准确、精确地表达出来。

雪变是一个苦孩子,她一路这么走过来是相当的不容易。我正是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这个演员在基层这样的工作,我们有责任去宣传这个演员,有责任去推广这种精神,而且有责任去告诉人们,基层演员的舞台生活是怎样的一个真实状态。她50年走过来,其实也很幸运,为什么呢?虽然吃了那么多苦,她找到了一个最适合安身立命的职业,然后她把它上升成了一种事业去追求,所以她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艰辛,她都能够笑迎,都能够坦然去面对。说她是幸运的还在于,毕竟有那么多人关心她,当地的领导,还有大量的观众、戏迷,还有她一手建立起来的那支非常可爱的队伍,对她来讲,都是一种财富。

(作者系天津歌剧舞剧院副院长,一级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文化部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